性别、边缘、斗争、妥协,我们在政治正确的路上走得太远了吗?

引言

《双城之战》是一部反映我们所处时代生存境况及我们的信仰的斗争与妥协,甚至宏大叙事的一个难得文本。本文由作者「一加索」(B站同名)原创,内容及研究成果均为「一加索」所有。

不太久以前,地球上有二十亿居民,五亿人和十五亿土著,那五亿人掌握圣言,其余的借用圣言。

最近,被推荐看了《英雄联盟:双城之战》, 发现这是一部我们这个时代难得的作品(这个时代是指到目前为止的21世纪)。

不仅是因为这部6年磨一剑、一亿美金做9集的动画出品精良、制作上乘,以及几乎开启英雄联盟这个世界级IP在动画领域的可能性,还因为,就我看来,《双城之战》是一部反映我们所处时代生存境况及我们的信仰的斗争与妥协,甚至宏大叙事的一个难得文本。

注:关于文化研究(注:不是研究文化),纯属个人爱好,仅在本科期间受过非常有限的学术训练,且因个人信仰问题,夹带大量私货且超喜欢过度解读。有任何学术意见和建议,欢迎提出。

双城的正确与政治:一个波涛汹涌的时代话题

你有没有过疑惑,对于擅长吃书的拳头而言,如果说为了作品本身,人设是可以更改的,背景也是可以修正的。那么,因长相受到“争议”甚至“网暴”的凯特琳的亚裔血统是怎么来的?蔚和凯特琳的感情线立场、以及杰斯和维克托的CP感是如何被设计出的?皮城议会的构成中,又暗藏怎样的玄机?杰斯为何如此“富有争议”,甚至成为“渣男”、“叛徒”,又有哪些文化层面的原因?

众所周知,拳头是一家非常PC的公司。(出于各种考虑,以下“政治正确”简称PC,且未经特殊说明的PC均指西方政治正确。)

而我将《双城之战》视为我们所处的PC时代的一个代表文本。在《双城之战》中,群像式人设的描摹,不同人物命运的交织,复杂的矛盾冲突,都涌动在一件PC的外衣下,或者往轻了说,这件PC的围巾下。

双城的权力中心是皮城议会。而这个西方典型的“代议制民主”机器的构成,则是PC范本的完美运用——近乎完美平衡了有色人种,女性,性少数群体,甚至非人类种族(机器人,约德尔人)。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用社会学研究中的编码(coding)方式,来拆解一下7个议员的构成,探索PC是如何被运用在双城的架构设计中的。

现代的西方政治正确已经发展出一种似乎有点滑稽的范式

  • 我们可以将下面的一些标签看作是一些buff:女性,有色人种,性少数群体,非人类种族(有先后关系)
  • 下面是是一些debuff:异性恋,白人,男性(有先后关系)
  • buff越多,你离政治正确维护的那个“中心”就越近
  • debuff越多,你就越难以享受到政治正确的权力光环,而且对于政治正确的信徒而言,他们不仅不care你,还会把你放在一个“靶心”位置。

我基于简单的编码进行了一个粗略推算,在拳头的世界中,这些buff的计算方式如下(其中性取向不明或暂未交待的,不予计分,在表格呈现上与异性恋分开计算,但不影响整体结果)

接下来,我们把包括杰斯在内的8位议员按照如上编码计算其“PC值”,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情况。

可以看到,PC值排名靠前的,是需要“被保护”,至少不能“得罪”的,如上表得分五分以上的角色:梅尔、另一黑人女性、黑默丁格、机器人。

当前,黑人女性几乎成为不会错误的政治正确标签,所以议会中黑人女性不仅要设置2位,而且是整体应该是有力量的,即便有一些争议也应该是能唤起共鸣的(梅尔),未加刻画的角色应该至少是非负面的(另一个黑色女性)

非人类种族可以大幅拉高PC值,所以黑默丁格、机器人也是被“保护”角色,其中黑默丁格的刻画十分有层次,且其可爱外形和科学家nerd性格之间的反差萌也十分圈粉;另一个机器人议员即便没有太多刻画,也是处于非负面的角色。

其实整体来看,女性几乎整体处于被PC保护的位置,即便是白人、异性恋的女性,也几乎没有负面刻画,如凯特琳的妈妈。

而白人男性,则整体接近“靶心”。其中较瘦的白人男议员,(推测是)性少数群体,所以也被这一强有力的PC光环所保护,整体处于中立的刻画,且着墨不多。

那么,如果一定要有一个相对SB的角色,那么只能给其中的白人直男——当然,除非,他不是人类种族。所以只有杰斯和一个较胖的白人男议员。杰斯是主角,所以虽然争议巨大,但对其动机和矛盾的刻画仍十分到位,能让人共情;另一个较胖的白人男议员则完全沦为简单的SB形象。

值得关注的是其中的“非人类种族”这一群体,其PC的运用可以视为种族平等的一种逻辑延伸。我们知道,符文大陆是有众多不同种类生物居住生活的地方,人类只是其中的一种“种族”——所以参考种族的平等的PC要求,在谈论“权力”这个词的时候,其他类型的生物自然应该被考虑,也应该被加入代议制民主的“代表”中。

其实,这一关注“非人类种族”的现象并不是“空穴来风”的,我们身处的现实世界中,对动物权益(animal welfare)的伸张和保护早已成为西方政治正确的一项议题,我们可以回顾一下近年来人道屠宰、素食主义等“风尚”,不无这种PC理念的影响。而关于AI(人工智能)权益的讨论,也早已不是新鲜话题。

小心翼翼、生怕“越雷池半步”的角色设计

同样的,我们可以把这一“PC值”计算分析运用在双城的主角团上。这里的主角团,我认为是广义的主角团,既包括在这幅群像画里有重点刻画和相对独立故事线的角色(其中以单独的心理、回忆描写作为一个判断方式),所以希尔科、梅尔等也计算在内。

因为大部分主角都是从游戏中来的,肤色不好改,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种群像式的主角做了下面的一些安排:

  • 蔚:性少数人群+女性,白色,两个buff一个debuff,所以整体没啥负面评价。

  • 凯特琳:亚裔混血+女性,移民,性少数群体;buff叠满了,所以除了部分审美差异造成的槽点几乎无差评。

这里可以多提一下,凯特琳的配音演员也是华裔——正是《哈利波特》里的拉文克劳的人气学生秋张的演员,可谓跨次元的PC了。

再来看看男性:艾克:有色人种+男性,加上游戏角色本身的魅力和人气,所以刻画十分到位且正面——尤其是最后一集和黑默丁格的相遇相知,是PC双保护外套下的一种惺惺相惜。

接下来,我们看看主角里面比较有争议的角色(也就是挨骂比较多的):金克斯:白人,女性,毁誉参半(但拳头是在一个比较高明的角度来刻画这个人物的转变的,其实是可以让人共情的)。

梅尔:黑人+女性(其实一般沾上这两个就不太可能是负面角色),塑造是比较有争议,矛盾突出,但极富魅力的(我个人觉得是这里面最美的)。

维克托:虽然是白人男性,但是受到少数族裔(这点可以从其东欧口音推断)的PC保护,加上是皮城中不多的代表真正底层的形象(来自底城),以及疑似(?)性少数群体,所以目前来看也是整体正面塑造的。

非常值得关注的是,维克托的配音演员是狄更斯的后代,土生土长的伦敦人,伊顿公学毕业的——为什么他要模仿东欧口音?显然是为了给维克托增加一个PC关注的标签

到了杰斯。白人直男,完了。矛盾让你担,渣男让你做,背叛老师的恶名让你背,甚至还直接杀了一个孩子……(这在西方的影视作品中得是多大的罪恶)。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拳头本身并没有为了PC而放弃剧本质量。不是说杰斯是白男,所以就负面——更多是因为是白男,所以把最有争议的点(比较放心地)放到他身上刻画,我私以为,虽然当前很多网友对杰斯不待见,但这个角色本身的立场动机都是没什么问题的,也是一个正面角色

而范德尔,这个剧中为数不多的几乎纯正面的白人男性角色——那么就要让你在第一幕就挂掉;后面复活成非人类了(沃里克,狼人),PC值up up

大反派希尔科,白人直男,你不做反派谁做?希尔科好像不是一个可控的英雄?所以从剧本的角度,理论上完全可以选择一个女性,或者,一个黑人男性,但拳头没有。(当然,私以为,希尔科的塑造刻画是极为成功的,尤其是其和范德尔的恩怨,和金克斯的情感,对底城怀有的抱负,所以如果能设计成一个可控制的英雄应该也是十分出彩的)

看看其他相对“阴暗”的角色——疯子科学家,辛吉德也是白男,正邪难分,偏邪道,也是争议角色。(这里再说明一下,其实我很不喜欢用反派这个词来给人物贴标签——因为这种复杂的作品本身就是抗拒这个词的,这里是为了从一般的“第一主角团”,即蔚和杰斯的视角进行理解的考虑)

另外,我也我注意到一个PC保护下的角色,这是反派里面,为数不多的女性角色——希尔科的身边的二把手,一个有色人种女性。我注意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镜头——在第一次蔚战斗的时候,被拦住,避免被打败。即便她跟跟同样是女性的蔚交手(注意,是黑人女性和白人女性战斗)也是难分胜负,最终只能在主角光环+技能觉醒下才能被“搞定”。甚至在其被招安,要“叛变”,最后仍体现“忠心”品质。

这种“小心翼翼”、生怕“越雷池半步”的姿态,在让我忍俊不禁的同时也有有些无奈——我们处于一个新的时代,即便是的大众文化创作的领域,一个小美人鱼要选有黑色、白雪公主要选拉美混血的时代,一个金发碧眼的白人女性再难成为主角的时代,一个知名作家因为一个点赞被封杀的时代。

作为一家有着上亿用户的跨国文化公司(对,不是游戏公司),拳头在非常用心进行PC的践行,我个人推测,这种兢兢业业一方面来自于自由主义延存下来的核心团队(高管)的理念已经深入骨髓(虽然他们是否对这些理念进行过审视是要打问号的),另一方面,也是更值得我们沉思的,是资本对这一现状的默认——这家跨国巨头应该深知“得罪”其中一些群体的下场,于是扮演好一个“积极的、不犯错的”人。

所以,从另一个面向来看,我们可以将《双城之战》视为这个已经矫枉过正的PC时代的一个代表文本。

颠倒式的性别权力

只是,对PC这一理念的理解,我认为拳头的理念并没有像其动画制作本身那么领先。

再来看看影片中家长的角色,双城在角色的塑造上,成功通过将其“家长”引入叙事来丰富人物刻画,而其中一些家长也拥有自己的故事线,这些叙事,不少也戴上了PC的围巾。

在拳头对PC的处理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方式——父亲角色和父权角色的错位。影片中主要的父亲角色有范德尔,希尔科,加上戏份不多的凯特琳爸爸,艾克养父;然而主要的父权角色却并不是他们,而是梅尔妈妈和凯特琳妈妈。

我注意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片段,在凯特琳受伤回到家,是其父亲帮她处理伤口,而其母亲对坐在其对面,进行教育。从其他一些情节也可以看出,在这个家中,是身为议员的母亲“当家”,承担传统意义上的父权形象。

更为典型的是后半部分出场的梅尔妈妈。拳头丝毫不吝笔描写这个来自诺克萨斯的女将领的威严、豪爽、杀伐决断。可能是受到斯维因等角色先入为主的影响,此前我对诺克萨斯有个刻板印象——这是一个依靠沙场拼杀论功的、男人主导的国度。而双城中第一个正面出场的诺克萨斯竟然是个女将,可见PC在这个叙事中的运用是无孔不入的。

梅尔妈妈非常值得关注的一点是,不仅来到皮城后很快接见了“男宠”,而且在主角杰斯——这个白人男性面前有一场入浴并脱去浴巾的全裸戏,这是一种主动的展示,而更有趣的是,她谈论的,不过是如何治理皮城这样的政治话题。

如果以“前PC时代”的眼光来看,这是一场非常“大胆”的戏——我们可能只能想象男性做出这样的叙事。正是这种前后预期的“反差”,让观众才能感受到人物刻画上的冲击感。

梅尔妈妈的这个桥段,让我想起不久前,我做了一首中国现代女诗人余秀华的诗歌分析《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 可在B站 一加索 的主页找到这一视频),有一位网友回复说:

睡你这个词很正常,而我却因为一位女性写出了这个词而惊叹她的大胆,这是我的问题。

梅尔妈妈这个角色,让我想起离我们这个时代很久远、又如此不可思议的另一个人物——武则天。但不同的是,对于梅尔妈妈,拳头还没有选择吃书将其作为诺克萨斯的最高统治者,而仅仅作为一个将领。

另外,剧中还有不带有明显父权色彩的另一个妈妈:杰斯妈妈。这是一个“地母”类型的救难者形象(没有她,后面的故事也就可以不讲了)。

上面我们看到这种“颠倒式”处理是简单的,仿佛原本“父亲-母亲”二元权力的对峙差异是有问题的,颠倒后就没问题了一样。

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思考题:经过这种颠倒的角色处理,你觉得剧中的范德尔和希尔科这两位“父亲”的角色,是更接近父权还是母权呢?

正如在男权时代,好莱坞成功塑造了典型的供给男性“凝视”的女性形象,当下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塑造新的政治正确的形象——一群女性的、有色人种的、性少数群体的形象。

然而没有改变且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如果说好莱坞是通过规范各种处于客体位置的女性形象来改善男性的社会性的、生理性的需求,那么当前的PC的角色,不是在改造那些男性的、白人的、异性恋的客体——而是仍以同样的逻辑在抚慰PC人群的需求?

前PC时代的文化创造,是在用平面的、类型化的女性塑造供男性“观赏”、“玩味”、“凝视”的女性形象,如果男性霸权要给予少数群体以“施舍”,那么就制造一些stereotype的少数群体形象进入这些“游戏”(比如当代影视作品中数不清的刻板黑人,或者刻板的男同性恋形象)

那么当前的PC时代,我们是否还在用同样一种stereotype(类型化的)的塑造方式去塑造更多PC保护的形象?

我认为,这既是一种非常有趣的主客体颠倒的视角,也是PC大行其道时代下一种难以“下咽”的困境。

在双城之中,我们仍可以看到,处于PC靶心的那些男性角色,仍然是复杂、多层次、有抱负、引起男性共鸣和同情的——杰斯的挣扎与抱负,希尔科的矛盾与抱负,维克托的苦难与抱负,范德尔的深情与抱负,甚至疯子科学家、警卫队长等角色,都有自己的魅力与挣扎,与抱负。

所以,当我们戴上文化研究这幅眼镜的时候,我们不得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文本生产与历史主旋律文化的互动以及与资本合谋的程度。历史主流文化霸权仍掌握在男性、且是西方为中心的男性的手中长达多年,这种惯性是难以一朝一夕被改变的——所以,这些被PC保护的角色,仍难免在某种程度上处于一种被“观赏”、“玩味”,甚至“凝视”的地位。

在这里,我不想去追忆六十年代的那些遗产,虽然革命的记忆已经成为一种常识,但我们无论如何仍在继承那笔遗产。

今天,在这种“矫枉过正”的背后,我们是否遗忘了: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女性要站起来,性少数群体要站起来,有色人种要站起来,要去和白人男性拥有同等的地位——是因为距离的显著,而要去弥补这种历史的显著造成的裂痕,必须跳起来去斗争。

而60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今天,这种“跳起来去斗争”的姿态已经成为一种惯性,仿佛我们不跳起来,我们就不是在斗争;仿佛没有特权,就不意味着平权。

“政治正确”早已经渗入思维方式、社会政策和价值底线,变成我们这个社会的一种常识,难以改变的常识。

然而,政治正确,本身并没有包含一种内在的正确性。应该确切来说,只是一种政治“纠正”。但我们误把这种纠正当做正确来维护,而且是不假思索地维护。

其他的领域我不想多谈,我只是希望,在文化的范围内,或者再窄一点,至少艺术创作的小圈子里,我们不要像过地雷阵一样胆战心惊。

当然,值得庆幸的是,拳头并没有为了政治正确而政治正确,在这层PC的外衣下,复杂的人物刻画,对现实的精当描摹,群像的处理,以及超凡的艺术表现,一个都没少。《双城之战》能在动画艺术史上名留青史,是毫无疑问的。

《双城之战》将成为我们这个已经矫枉过正的PC时代的一个代表文本。但我希望有朝一日,在人类文化研究的历史上,我们再去研究《双城之战》,会像乔治奥威尔撰写《1984》时的情景——人类丧失的文明的已经复得,我们不必再战战兢兢,害怕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