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宁电器到卡巴斯基--难忘的三年硕士时光

引言

本文转载了学校的网络安全老师撰写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他从一个营业员转变成一个病毒分析师的故事。本章节讲述了老师求学路途中在北工大读研的学习生活。

I

初次接触逆向工程

时间不知不觉就来到了2013年的9月份,学校开学了,我开始正式体验研究生的生活了,我也将自己的行李从北研楼搬到了中蓝公寓。按道理来说,硕士研究生是需要围绕在导师身边,每天朝九晚五地去实验室做项目的。不过我们老师没有项目,也不要求我去实验室,这也就使得我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过尽管没有项目,老师还是给了我翻译的任务,整个研一阶段,他找了两本英文书籍,是与计算机图形图像相关的,让我们翻译。虽说翻译的工作到最后也都不了了之了,但是多多少少对我的英语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作用,于是也就在研一的上下两个学期,一口气把四六级过了。记得当时我还发了一个状态来调侃自己:孩子都这么大了,还在拼命考四六级,我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其实当我们这批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们班算上我在内一共有三个结婚的,当然我是在读研究生之前(2011年)就已经结婚了,2012年有的小孩。而我们班还有一个,大概是研二的时候结的婚,研三有的小孩。还有一对,男生女生都是我们班的,也是在毕业之前结的婚。当然我们班在毕业前结婚的还有,传说还有两三人吧,但是只有这三对是我比较确定的。可见,现在的研究生,即便是工科出身的,结婚生子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了。

另外,我在前文也提到过了,尽管我最初下决心要好好学习游戏引擎的相关知识,但也仅仅是三分钟的热度,最后也不了了之了。学了一点之后,觉得自己不是这块料,对这方面实在是不感兴趣,也就放弃了。

其实在这个时候,我对于自己的未来是非常迷茫的,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研究什么方向,至少数媒是没戏了,毕竟不喜欢,觉得自己未来毕业也许会找一份C/C++开发的工作。也就是在我最为迷茫的时候,我在网上无意间接搜索到了一套逆向分析的课程,突然感觉眼前一亮,原来计算机领域还有这样的一片天地。所谓的逆向分析,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根据眼前的成品来分析这个东西是怎么做出来的。比如假设有一个包子放在我的面前,那么我就要根据这个包子的特征,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分析出包子皮用了多少面粉,混合了什么材料,面发了多久揉了几次,以及包子馅选用了哪些食材,每种食材分别占了多少克等等。掌握了这些信息,那么我就可以复制出完全一模一样的包子了,这也是逆向工程的目的。而计算机领域的逆向工程也是一样的道理,只不过我们的研究对象变成了计算机软件,通过逆向分析,我们可以将收费的软件破解成免费版本,或者为软件添加功能,又或者可以搞清楚目标软件的某个功能是怎么实现的,从而为我所用……

当时我跟着视频中的内容做了几遍,然后又找了一些关于计算机中的可执行文件(PE)的结构解析的课程。其实当时我只是觉得PE结构学起来比较有意思,尽管每天都要接触可执行文件,但是从来就没有想过这类文件的构成,学了之后就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但是看了两遍教程之后,也没记住多少。于是我研一的第一学期也就这样过去了。

寒假的时候,为了打好基础,抓基本功,于是我又学了一些16位汇编以及Win32汇编的知识。学习这些对我的帮助是很大的,毕竟汇编是逆向分析的基础。不过这里面最重要的还是16位汇编,学完这个,那么在逆向的过程中,基本不会有看不懂的代码了。而Win32汇编课程更多的是讲解系统底层以及开发的知识,因此对我的帮助并不显著,但其中的一些原理也是需要掌握的。

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打基础的阶段真的是非常重要,尽管当时我所学到的知识并不多,但至少是开了一个好头。在此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尊重知识,为了学习知识,你可能需要花费一定的金钱,但是你要相信,今天的付出绝对是值得的,因此不要吝啬你的钱袋子。只有支持这些辛苦的讲师,他们才会有动力不断地更新更加优秀的课程。你今天付出的金钱,未来一定会成百上千倍地挣回来。对于讲师而言,他们真的不容易,有些真的就是要靠大家来过生活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支持原创,支持正版,不要让盗版有生存的土壤。

牛刀小试

转眼就来到了研一的第二学期。但是我的学习在这个时候却遇到了瓶颈,那就是我在网上能够找到的,我比较感兴趣的课程全都已经学完了,因此我的技术水平也就在原地踏步。每天都会上网搜搜有没有新的课程,可惜要么讲得太深,要么收费实在是太贵。其实逆向分析的基本原理并不难理解,关键就在于你有没有耐心来一步一步地完成分析的过程,有些程序为了对抗逆向研究,就会把自己的代码写得晦涩难懂,这个时候,充足的耐心才是最后取得成功的关键。

那个时候我几乎每天都会玩FIFA07(劳逸结合嘛),自我感觉水平还不错,但是即便是最高难度的电脑(世界级)也不是我的对手,我知道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隐藏难度——传奇模式,但是为了解锁这个难度,实在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需要完成许多变态的成就。于是在一个周六的上午,我突然心血来潮,不如研究一下怎么把传奇难度调出来吧,过程中也没遇到什么困难,在午饭前,我就完成了这个任务。通过分析游戏的存档文件,让我可以调出游戏中的一切隐藏项目。而这也促成了我在CSDN的第一篇博文——《逆向工程第001篇:解锁FIFA07传奇模式》。那个时候写技术博客完全是我的一时兴起,并没想过未来CSDN会给我带来极大的帮助,逆转了我的人生(以后会详细讲到)。而作为事后诸葛亮,现在来看写技术博客这件事,我觉得像我们这种计算机出身的,坚持写技术文章确实是好处多多的,不单单可以总结自己的知识,帮助更多有需要的朋友,更加能够起到推广自己的作用,应聘时是会在无形中为自己加分的。当时我的技术文章除了发表在CSDN以外,我还发在了我的QQ空间里面,可惜我的QQ好友没人懂这方面的知识,因此我的文章也就没什么人气,后来我也删掉了空间里面这个系列的文章,就只发在CSDN了。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我觉得应该一鼓作气,多研究点东西,于是分析了仙剑一的存档文件,前后大概花了一天的时间吧。最大的成就是实现了“无限次”(其实也就是99次)使用“酒神咒”的问题,当时真的是满满的自豪感。于是这也就促成了我的第二篇技术文章——《逆向工程第002篇:打造自己的仙剑奇侠》。其实这两篇文章的写作,仅仅间隔了一周多的时间,当时还以为自己很厉害,于是打算把自己玩过的游戏都研究研究。然后就打算分析一下PSP的《战神》游戏存档,结果就阴沟里翻船了,直到现在也没研究明白(其实不是延续到现在,而是当时没研究明白,直接就放弃了)。其实我所研究的这些,并没有用上我之前在网络课程中所学习过的知识,而都是在进行二进制数据的分析,说白了,就是比对数据变更前后的存档文件在二进制层面的不同。直到我的第三篇博文——《逆向工程第003篇:跨越CM4验证机制的鸿沟(上)》才使用了爆破的手段实现破解。但爆破手段毕竟是低级的,并没有多大的技术含量。逆向分析出验证算法并编写出注册码生成器才是最终目的。就比如说开锁,拿大扳手直接把锁头撬开,这不算本事,如果能够通过研究锁孔结构,制作出开锁钥匙,在不破坏锁头的前提下,把锁头打开,这才能够体现功力。无奈当时我水平不够,也是拖了好久才完成(此是后话)。

我的CSDN博客里面,逆向工程系列的每一篇文章,用我今天的眼光来看,都会对我当时的成就而感到无比骄傲。那是我走上安全道路的一个极好的开端,如果可以,我还会把逆向工程系列不断地写下去,打造一个精品栏目,即便没人赏识,但只要我自己认可,那也就足够了。我也在考虑,要不要把这个系列的文章也录制成视频,从而将相关技术更加广泛地传播出去。但考虑到知识产权方面的因素,觉得还是不要踏足雷区比较好。

讲讲工位的故事

在研究生刚入学的时候,学院或者导师就会给每个同学在实验室里面分配一个座位(我听说有些大牛,在考研成绩出来之后就被导师直接抢走进实验室了),每人配置一台或者多台电脑以及其它的一些与项目相关的外设,大家管这个座位叫做“工位”。当时刚听到这个词的时候,感觉很是新奇。对于研究生来说,按要求确实是有事没事都要在工位朝九晚五地待着,俨然一间公司的制度了。

但是由于我导师没有项目,他也不管这件事,所以比如我的上一届的两个学长,都是自己去找学院申请的工位,也申请了数媒设备来做自己的项目以及毕业设计。而到了我这一届,同样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也是自己找学院申请,于是就和其他学数媒的研究生一起,分到了一间很大的实验室。

当时我并不爱去,主要原因是我住的中蓝学生公寓距离学院实在是有点远(大约2.2公里)。不怕大家笑话,我还不会骑自行车,因此只能走路了。那个时候学校还在建艺术设计学院的大楼,需要封路,因此去学院只能绕道。这样一来,我在路上至少就得花上三十分钟。其实我由于不会骑自行车,因此走路还是蛮快的(锻炼出来的)。有那么一两次吧,导师抓我去听课(其实我根本就没必要去,我也不知道我也要去),无奈我只能一路小跑的从宿舍到学院,本来就不近,一路上导师还一直催,最后也是气喘吁吁地赶到了。导师似乎不知道我住得远,花了这么长时间才赶过来,也是惹得他很不高兴。不过算了,大家从后面的故事中也能看到,惹他不高兴也并不仅仅限于这一件事。

另外,没项目可做也是我不爱去的另一个原因。整个研一阶段,导师其实是让我们翻译了两本书,但是当我们提交了翻译稿给他之后,这件事也夭折了,也就没有下文了,出没出版我也不知道,反正就是义务劳动了。翻译的两本书都是和计算机图形学相关的,但是由于第一本书过于偏重于计算机技术,翻译了一段时间之后,导师就直接喊停了。然后没过多久,就让我们翻译另一本偏重于艺术的图书,也就是由Christiane Paul编著的《Digital Art》。当时为了更好地进行翻译工作,我买了一本英文原版,在京东上抢到了仅剩的一件库存(亚马逊上也有,但是却需要两到三周的时间从美国库房运过来)。毕竟之前的翻译都是看着手机拍摄的书籍图片进行的(不知道是不是我导师拿手机拍的)。由于原书是铜版纸印刷,反光现象非常严重,有非常多的文字由于反光根本看不清楚,加上拍摄的时候,书籍的页面是弯曲的,扭曲的单词更加给我的翻译工作增加了难度。而买了这本书以后,这些问题就都不存在了。英文原版书很是小巧,印刷精美,看上去很舒服。良好的心情会给我的翻译工作的进展带来极大的提升。

我觉得,自己倒贴钱帮导师干活的,估计也没谁了。不过当时翻译这本书的时候,任务刚下达,我自己也并不重视,后来老师催得紧了,才拼命翻译。当时我记得最多的一天,翻译出来了6603个汉字。我不知道专业翻译人员的速度是怎样的,不过这对于我来说已经是极限了。

当翻译工作结束之后,我就没怎么再去工位了。也是由于我一直都不去工位,于是大概在研三第一学期期末的时候,不知道是研二的还是研一的后辈,由于没有工位,于是就和我商量能不能把我的转让一下。我当然也就同意了,于是我和学院的工位的故事,也就画上了句号。

其实我始终觉得工位是展现自己个性的一个小天地,可以把它打扮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这样在工作的时候也会轻松一些。其实我现在时常会拿自己的现在和过去相对比,这其中很大的一个变化就是我在工作中拥有了自己的工位(尽管我很不喜欢这个词)。可能对于那些一直以来就是做IT的朋友来说,有自己的工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甚至大学本科或者研究生时候,就已经拥有自己的工位了。可是对于我来说,工位还真是给了我别样的感觉。

比如我的本科,学市场营销的,当然不可能给每个人一个工位,也不可能也没必要设置工位。即便是学院的老师,受限于条件,也不见得有自己的办公桌。后来毕业了,不论是在老师的店里面卖书,还是在佳木斯办书展,甚至是在苏宁卖苹果,这种基层销售类的职业也不可能会给我设置工位,硬要说的话,用来摆放产品的桌面,应该就算是我的工位了,但是我也只能每天在这样的“工位”周围站着工作。也就只有那些重点大学出身的人,才会在高大上的办公室里办公,才会有真正的、舒适的、属于自己的工位。这么一对比,才会知道自己的现在是多么的幸福,自己走到今天是多么的不容易,才会让我更加努力地去珍惜眼前的一切。

差点变成游戏攻略视频制作人

之前也说了,研一的时候,我除了学习之外,还很喜欢玩游戏,主要是足球类的比较多。另外,PSP也是我的最爱。而我最喜欢的莫过于《战神:奥林匹斯之链》了。当时由于我玩的是最高难度,很多地方过不去,于是我就上网找攻略视频来看。那个时候看的最多的就是黑桐谷歌的视频攻略,对我帮助很大,利用他的方法还真的在最高难度下通关了。要知道我以前打最低难度都费劲。

也正是由于读研究生很闲,我后来也看了黑桐谷歌的其他视频,尽管那些游戏我压根就不玩,但是看攻略也还是挺有意思的。这个时候我就突发奇想,要不我也试试做一套视频攻略吧。而我最熟悉的莫过于战神,那就做一套这个游戏的最高难度通关视频。

说干就干,我配置好了最简单的软硬件环境。但是这样就有个问题,录制的时候非常的卡,极其影响我的发挥。很多时候不是我的水平不行,而是实在是太卡了,很多招数根本就发不出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奎爷被小怪围殴。即便如此,我也没有去买“视频采集卡”这样的专业设备,而是一点一点的硬打。每两个存储点之间,我就录一集视频传到网上,并且还配有我的攻略解说,显得也还算是专业。直到最后一关,刚进皇宫的时候,由于实在是太卡,实在是很难打,我就想歇几天。没想到一歇就歇到了现在也还没录完,加上我的PSP还坏了,这就更录不了了。本来我还打算要把《战神:斯巴达之魂》以及《但丁地狱》也录完,可惜也没啥机会了。不过以后如果有空,我还是想把当初的想法都实现的,配置专业的设备,把这几个优秀的游戏作品都录完。

现在想想,假设我当时一鼓作气把这几款作品都录完了,那我现在有没有可能成为专业的游戏攻略视频制作人呢?这一切还真是不得而知。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现在在网上(优酷和土豆)还能够搜到我当时录制的视频,可以去看一看,还是挺有意思的。

就这样,我的研一生活也就在平稳之中度过了。事后觉得,这真是平和的一年。

我与猎豹移动的初次接触

尽管刚入学的时候我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迷茫过,但是对于毕业后我去哪里工作这件事,是没有任何疑问的,就是回家,留在珠海。之前说过,最开始读研的时候是想学习游戏引擎做游戏的,那个时候我最想去的其实是珠海金山的西山居游戏。后来学了逆向,那么其实我还是想去珠海的金山,只不过变成了猎豹移动(原金山网络),想要进入毒霸部门。而猎豹移动也是我这种学习逆向的人留在珠海的唯一选择了。

我家就在金山附近,记得九十年代初我们全家刚迁到珠海的时候,金山还是栋旧楼,后来盖了崭新的大厦,还是挺壮观的,所以我或多或少地见识到了金山一步步的变迁。而且我也觉得,既然金山离家这么近,那么即便是总加班或者工资不高那也无所谓了,当时就是一心向往着能够去金山的。

我们北工大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是,研一用来上课,利用一年的时间把所有的课程结束掉。然后的研二研三要么跟着导师做项目,要么自己出去找实习(毕业答辩以前需要实习满一年)。我属于后者,找实习只能靠自己了。研一结束后的那个暑假,我记得很清楚,回到珠海家的当天晚上,我就给猎豹移动发了求职简历,那时我的简历非常简单,结合金山的招聘要求,来突出我的专业技能。内容如下:

基本信息:
姓名:姜晔 性别:男
学校:北京工业大学
专业:软件工程
学历:硕士研究生
个人技术博客:http://blog.csdn.net/ioio_jy

所获证书:
1、外语类
大学英语四级(534分)、大学英语六级、英语托业考试(710分)、实用日本语鉴定考试(F级)
2、计算机类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程序员、软件设计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C语言、四级网络工程师)

专业技能:
1、能熟练阅读x86汇编语言代码。
2、能够熟练使用OllyDBG以及IDA进行动态与静态分析。
3、有底层与逆向分析功底,分析并修改过几款知名游戏的存档文件。
4、有C/C++基础,编写过逆向分析与安全类的小工具。
5、能无障碍阅读诸如英文MSDN等技术文档。

自我评价:
工作认真、积极、负责,有耐心,喜欢底层研究与逆向分析的工作。自学能力强,善于钻研,愿与他人沟通交流并分享。

结果第二天上午就接到了他们人事的电话,约在下午进行电话面试。

其实我在之前学习网上的视频课程的时候,是记录了很多笔记的,按道理在电话面试之前应当好好看看这些笔记,但是当时不知怎的,信心爆棚,觉得自己一定没问题,就没看没复习。事后想想,这确实是一个败笔(尽管就算看了也不见得有用,但至少能够回答出很多问题,这就说明在学习的时候善于记笔记会很有帮助)。

对于下午的面试,我还是挺紧张的,紧张得中午都没睡好觉。其实,就算中午睡好了,结果也还是那样。接到面试电话,首先是简单地说一下自己的情况,然后就是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我是一问三不知。当时我的内心是相当崩溃的。万万没想到他会问这么多这么有深度的问题,比如内核、漏洞、软件调试等等。当然,即便是普通的问题,很多也没回答出来。几十分钟的煎熬过后,我胆怯地问了一句:你觉得我能够胜任反病毒工程师这个职位吗?面试官回答道,其实我觉得你的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我又说,你看这样行不行,不论这次面试的结果如何,你都通知我一下,可不可以?他首先迟疑了一下(后来才知道他们对于面试没通过的人,是不会通知的,可能是这件事造成的迟疑。或者说是因为我表现得太糟糕了,不好当面拒绝,才迟疑的。估计他没有遇到过像我基础这么差,还有脸面应聘金山的人吧),不过最后也答应我了。

尽管面试回答得并不好,但是我当时竟然依旧有信心进入到下一轮的面试,甚至还在畅想着每天应该几点起来上班,每天在金山应该蹭几瓶可乐。但是不管怎样,等待中的我,内心还是非常忐忑的。那种心情很难形容,总之每天过得并不舒坦。大概过了四天,我在吃晚饭,无意中看了一眼手机,发现昨天收到了一条短信(竟然晚了一天才注意到这件事)。是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他说他是金山面试我的,说很遗憾,我没能通过面试。看完了这条短信,我怎么形容当时的心情呢,应该说是跌入了无底深渊吧,内心比那次没有导师要我还要拔凉。毕竟唯一的出路被堵死了,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以后要怎么做了。

这里我给出我和金山面试官通过短信的完整交流内容,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有所收获:

面试官:你好,我是金山网络面试你的,很抱歉通知你面试没通过!继续努力!谢谢~
我:多谢您的通知,可以的话我想再请教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毒霸招聘两类人,一个是病毒分析,一个是毒霸编写,后者要求较高,而您当时面试的时候问了我很多关于后者所涉及的问题,是不是说其实这两个职位要求是一样的呢?第二个是,请问据您所知珠海是否还有其它安全类的公司?期待您的解答。
面试官:病毒分析跟毒霸客户端开发要求不一样,病毒分析偏重汇编底层,逆向,病毒原理,同时要求一定的开发能力,和对系统底层的了解。而客户端开发主要要求开发能力,偏重与开发方面!珠海据我所知,再没有了!
我:谢谢,我会努力
面试官:另外,毕竟新人,我们问的并不是要求全会的,而是如果这些里面某一方面比较好,比较出色,其它东西不懂也没影响。
我:多谢您的意见,我会继续努力提升水平,过几个月还会再投金山简历,希望能够成为同事
面试官:嗯,加油!

估计我也是奇葩了,面试没过,还缠着面试官聊了这么多,不过其实从这里也能够看到金山招聘的一些隐性要求,大家如果也想面试类似职位的话,可以参考一下。尽管面试没通过,但是我与这位面试官的故事,未来还会有所涉及。

II

没办法,还是先打好基础吧

其实在我知道自己面试失败后,第一个想法就是将面试官问我的问题都总结出来,然后通过查询权威的资料,找出所有问题的答案,背下所有的答案,大概过一到两个月吧,再面试金山。当时我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在计算机安全领域,我的藏书还是比较丰富的,不过我藏书确实是在藏书,买了那么多,几乎就没看过,毕竟之前都是在看视频教程,书就看不进去了。

当时我在总结面试官的问题的时候,惊讶地发现,他问我的那些问题,几乎都能够从书上找到完整的答案。如果我在面试之前,看过这些书,那么估计我通过第一轮电话面试应该是没问题的。其实总结的工作还是很简单的,我还把总结的内容发在了我的技术博客上面,也就是《技术面试问题汇总》这个系列的前五篇文章。通过这次的总结,我确实学到了不少的知识,觉得面试官问的问题还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我也憧憬着未来有一天能够面试别人,用各种各样的问题浇灭应聘者的斗志。

在总结完以后,我又在网上找到了《菜鸟腾飞》系列的课程,其实也正是这一系列的课程,让我真正接触到了反病毒技术。想想自己之前可真是的,一个病毒都没分析过,连IDA 都不太会用,OD也仅仅知道最基本的用法,就敢去应聘反病毒工程师,人家会要我才怪。我为什么会觉得《菜鸟腾飞》这个教程很好呢,就是因为他教会了我手动查杀病毒的技术,我发现一旦学会了手动查杀,那么病毒在我眼中,其实也不过是那么回事罢了,这就彻底消除了我对于病毒的恐惧心理。即便是在今天,我处理恶意程序所采用的一些手段,都是借鉴于《菜鸟腾飞》课程中的内容,因此我觉得它是每一个病毒分析师必学的知识。

转眼暑假即将过去,要开学了。距离我面试失败也是过了两三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感觉自己的水平也是增长得挺快的,于是又向金山投了简历。不过这次在投金山之前,我去“爱毒霸”论坛发了一个帖子,询问毒霸工作人员,金山有没有规定说,面试失败过后多久才可以再次投简历。他们说没有,欢迎我再次应聘金山(也不知道他是热心网友还是真的金山员工),甚至还给了我一个私人邮箱,说是可以直接给她发送邮件。当时为了保险起见,我不但给这个邮箱发了求职简历,还给我上次投简历的邮箱(HR信箱)也发了求职申请。本以为这次能够像上次一样,第二天就接到面试通知,结果等了好久都没有回音,觉得自己应该是没戏了。想想也是,金山应该也会觉得,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我的水平不可能出现长足的进步,因此不回复我也在情理之中。

努力写技术博客

九月份开学后,我并没有回学校,毕竟课程已经结束了,我回去了也没有什么意义。主要我还是想着,打算在珠海这里,或者退一步来说,在珠海周边城市找工作也行。

尽管学习了手动查杀病毒的技术,但我感觉自己对于病毒依旧知之甚少,所以我打算在自己的CSDN博客上开辟几个栏目,专门探讨病毒原理与杀毒技术。那么最开始创建的就是《反病毒攻防研究》系列。这个系列的内容主要是讨论病毒的实现原理,并且针对于这个原理这个行为,提出解决方案。原本计划是想从最简单的恶意程序开始,每篇文章添加新的恶意功能使其不断地完善,同时也提出解决策略,比如通过手动查杀或者编程来消除病毒威胁之类。当时也是写了十多篇的文章,但后来感觉很多内容和前人重复得太多,于是就没再继续往下写,同时也删掉了这个系列的很多文章(之后的《安全类工具制作》也是如此)。但是这几十篇文章的写作,也确实使我的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接下来开辟的新专栏名为《书评》系列,主要是对我所读过的安全领域的书籍进行评价,同时也会更新到豆瓣读书上。而我评价的第一本书,就是时至今日我依旧非常喜欢的《C++黑客编程揭秘与防范》(现在已经出了第三版)。我的很多文章中所采用的编程方法以及思路,都是这本书给我的灵感。如果大家有这本书的第二版的话,可以看一下那本书的背面,在读者评语里面的第二条,其实就是从我的《书评》系列里面摘录过去的。

不过那本书的编辑是从我的豆瓣读书上看到并且摘选的。而这本书的第二版刚上市的时候,当当以及京东不约而同的用了我对这本书的评语作为了它的宣传语——

内容几乎涵盖了反病毒领域的所有知识,认真阅读完之后就具备了成为一名反病毒工程师的基本素养,本书无疑是一本极好的引路名师。

我文章里面的语句能够被选用,我自然是有些欣喜的,不过有机会的话,我也想弱弱地问一下当当和京东:我有稿费吗?另外,对于这本书,我总能看到有人评价说书中的技术太简单,每当此时,我就想说,既然你是大牛,为什么要来这里刷存在感呢?

最后我要提到的博客栏目,就是时至今日依旧在更新的《病毒木马查杀实战》系列,它对我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个系列所要研究的就是真实的恶意程序了,对于每个病毒木马,都会对其进行逆向分析,弄清楚它的行为特征,最后再通过手动查杀或者编写专杀工具的方式实现病毒的清除。而我第一个研究的,就是“熊猫烧香”病毒。当时也是用了好几篇文章对其进行分析,不过其实直到今天,对它的分析依旧没有结束,因为如何去除感染还没有讨论,以后我会将这些补足的。

当时分析完熊猫烧香以后,我想起来之前对于CM4游戏的逆向研究还没有结束,觉得自己的水平应该可以应付了,就重新拾起了这个课题。这次的目标是理顺程序的序列号验证机制,编写出注册码生成器,这可以说是破解以及逆向分析的终极目标了。毕竟没有经验,因此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个时候,白天需要看小孩,晚上小孩睡着了才有机会来研究这个问题。而我晚上又不能睡太晚,毕竟小孩醒得早,因此每天的研究时间并不多。当时我就是将IDA与OD动静结合来使用,也是花了几个晚上的时间,终于弄清楚了它的原理,将完整的过程,写成了两篇技术文章。现在依旧觉得我当时对于CM4的逆向分析很是经典,许多思想值得借鉴。我也时常在想,如果说我本科就掌握了这些技术,那么我相信自己势必会成为众多游戏开发公司的公敌。

贵人相助

那几个月,可以说是我的技术水平突飞猛进的几个月(尽管突飞猛进后,水平依旧一般)。而我觉得既然金山不要我,不妨试试深圳的公司。于是就在腾讯以及百度的官方招聘网站上创建了自己的简历,投了这两家公司的病毒分析师的职位(当时百度杀毒部门也是刚成立不久)。大概等了有一个月的时间吧,我再上这两家公司的招聘网站上查看,发现自己直接被筛选掉了。此时距离我第一次投金山正好过了半年,我就又给他们投了简历,结果同样石沉大海。当时感觉自己真的就没有希望了,似乎一切的努力全都白费了。

时间不知不觉就来到了2014年的年底,为了找工作而折腾,我已经差不多一个学期没回学校了。也正是由于我没回学校,这就给我造成了一个非常大的麻烦,直接导致我在研究生阶段接下来的日子里面很不好过,关于这个,我以后会跟大家详细讲讲。

年底的某一天,我正在上网,无意之间发现我的浏览器的“九宫格”里面保存着“吾爱破解”论坛的网址,好像是我以前在这个论坛查过资料,于是浏览器就记住了。这个论坛的很多福利,是需要成为会员才能够获得的。我觉得反正也没事干,不如注册一个会员吧,打算把我的一些博文搬过去。但是,想成为“吾爱破解”的会员,要么需要花钱买,要么需要申请,申请的条件是将自己的原创技术文章发给论坛管理员审阅,如果管理员认为该文章确实是原创,并且有足够的技术含量,那么就会直接批准申请人成为正式会员。而审核者是论坛的创始人——Hmily。查看了一下之前一些网友的申请记录,我发现Hmily总能够将那些抄袭者揪出来,这一技能被很多网友所叹服,大家都认为能通过“H大”这关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于是,我也就斗胆发了会员申请,并且附上了我的CSDN博客中,逆向工程系列与病毒木马查杀实战系列博文的网址,静待审阅。

没过多久,我就通过审核了。一般来说,通过审核的人,Hmily会附加一句祝福的话语,表示欢迎新人到来之类。但令我惊讶的是,他还加了一句评语,这在以前的审核通过的通知中很是罕见,他说ioio_jy发的文章很详细,非常不错。看到这里,我顿时就有了一种被认同的感觉,此时我才第一次觉得,我的博文还是不错的,毕竟专业人士也是这么认为的,看来我的努力并没有白费。之后我就去论坛的“招聘求职”板块发了我的第一篇帖子——《请大家帮我看看我是否能够胜任病毒分析或逆向分析的职位》,并附上了我的个人简历。

其实我主要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看看我究竟能不能够胜任相关的工作,如果可以的话,还是希望相关单位的负责人能够发现我,给我面试的机会,让我入职。在这个版块,Hmily也曾发帖说,会为能力达标,有求职意向的网友投递简历,而我在此也是希望能够把握到这个机会。

之后,我在接下来的五天时间里面,慢慢地将我CSDN博客中逆向工程系列与病毒木马查杀实战系列的博文,搬到了论坛中的相应版块。出乎我意料的是,大家对我的文章的热情空前高涨。一共13篇文章,在CSDN中的总访问量为4357,但是在“吾爱破解”中却疯长到了13843,而且这也仅仅是用了五天时间。其中逆向工程系列的五篇文章全部置顶,病毒木马查杀实战系列的八篇文章全部成为“精华”,使得“吾爱破解”论坛首页出现了一种“前无古人”的场面,也就是精华区直接被我刷屏了,精华区似乎成为了我的个人专栏。然后,Hmily也知道我求职心切,首先问我有没有意向面试360,我说其实我并不想留北京,还是希望在南方找工作的,最好是珠海,其次是深圳。于是他就决定帮我向腾讯以及金山投递简历,这里我十分感激Hmily。接下来还应当感谢的是“病毒分析区”的版主willJ,他向腾讯以内推的形式推荐了我。当天下午就收到了腾讯的邮件,说是正在对我的简历进行评估。

willJ推荐的职位是“MIG07-反病毒工程师(深圳)”,这正是我心仪的岗位,虽然公司在深圳,距离珠海坐船的话大概一个小时,但是如果腾讯肯要我,那也不错。很快的,第二天我就接到了电话面试。总结来看,正是因为我的CSDN的博文,加上“吾爱破解”论坛上的热心网友的帮忙(他们都是我的贵人),才促成了我参与腾讯的电话面试。

腾讯的一面和二面

没记错的话,我是在2015年的1月5号的中午,很荣幸地接了腾讯管家反病毒工程师的电话面试。他们突然面试我,我也是吓了一跳,毕竟什么准备都没有,不像之前的金山,还给了我几个小时的准备时间。不过突然袭击也好,能够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真实水平。

关于一面的完整过程,我已经记录在了我的博文《技术面试问题汇总第006篇:腾讯管家反病毒工程师-电话面试》里面。那个面试官全程的态度非常好,问的问题也主要针对于我简历中的内容,因此我回答起来并没有什么难度。估计他是提前看过我的文章,所以在面试之前应该就认可了我的能力。他也没问几个问题,整个电话面试持续了十分钟左右。这就给我的感觉很好,觉得腾讯应该是有戏了。他甚至还明确告诉我说,我能够胜任这个职位的工作。但是他说接下来需要上报他的Leader再进行下一阶段的面试。

大概是过了三天吧,那天下午接到了腾讯的二面电话。腾讯这次又是突然袭击,我丝毫没有准备。不过我上网看到有人竟然在晚上七点多还会接到腾讯的面试电话(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这也就说明大家以后如果向腾讯投递了简历,那么就一定要时刻准备着。

这次的面试问题要比上一次更加的深入且全面(面试官是主管),整个电话面试持续了22分钟。如果拿腾讯的面试问题与金山相比,最显著的区别在于,腾讯的这次面试是完全围绕着我的简历进行的,也就是说,我的简历上有什么,面试官就问什么,并且还会针对于某个内容来深入提问。所以我建议大家一定要把自己的优势完全体现在简历上,并且要对简历内容非常熟悉才可以。而金山主要是针对于基础知识的考察,几乎涵盖了安全领域的所有可问的问题。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我在投金山时,简历内容实在是乏善可陈,面试官觉得从我的简历中实在是找不出什么可问的。

腾讯的二面除了会问安全的相关知识以外,竟然还问了数据结构和算法的知识。这要是回到我考研备考时的状态,那我回答这些问题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可惜当时我久疏战阵,都是一问三不知了。面试官很诧异,问我:“不是考过了程序员和软件设计师吗,为什么不清楚这些知识呢?你编程不用这些吗?”这确实就尴尬了,但还好他并没有追着问下去,也许因为这些并不是重点,或者他认为即便再问下去,我也还是不知道的,问了也是白问。

在电话面试的最后,腾讯面试官才知道我还没有毕业,而他们这个职位其实只针对于社招,他建议我在腾讯校园招聘的时候,再投这个职位,那么事实上也就说明,我的这次电话面试又失败了。但是令我欣慰的是,最后他还主动地加了我的QQ,这就让我的内心重燃了一丝希望,我觉得腾讯的主管应该觉得我还是不错的。但是再往后,也就没有联系过了。大家如果对我这次的面试有兴趣,可以参考我的博文《技术面试问题汇总第007篇:腾讯管家反病毒工程师-电话二面》,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III

阴差阳错,走上了讲师的道路

时间已经来到了2015年的1月,我的找工作之路也是屡败屡战。金山、百度以及腾讯不约而同地不要我,使得我对于自己的未来充满了迷茫。尽管才研二而已,可是对于我这种没有项目经验的人来说,不早点找活干,到时候我的简历的实习一栏,岂不是只能够空着了?一点开发经验也没有,那和我没读这个研究生,又能有多大差别呢?无奈归无奈,很多客观因素并不是我能够左右的,到了这个地步我也不知道自己具体应该做点什么比较好。

就在这个时候,吾爱破解举办了一个视频教程大赛,鼓励大家录制原创的技术教程,然后进行评比。当时看到这个消息我也是跃跃欲试,反正自己也没事干,不妨参加一下,也许还能得到名次呢。但是这毕竟是比较专业的技术类视频比赛,我觉得还是谨慎一点比较好。最开始是打算把我的《跨越CM4验证机制的鸿沟》的三篇博文录制成一个(或多个)视频用于参赛,但是我之前仅仅只有录制游戏攻略视频的经验,技术类视频没接触过,因此我决定先练一练手再说。

我最开始想到的是将《病毒木马查杀实战》系列的博文录制成视频,用于参赛前的热身,我觉得这个系列应该会比较受欢迎,毕竟网上并没有较为系统的分析恶意程序的视频教程,而我正好可以填补这个空白。当时这个系列的博文已经更新到十几篇了,由于每篇文章在写作的时候,我都是经过实际测试的,保证博文中的内容切实可行,因此录制起来难度不大,基本上只要“照着念”也就可以了。每个视频我都是严格依照吾爱破解大赛的要求录制的,所以我为了参赛其实也是做了充足的准备。

可惜的是,那段日子我光顾着自己录了,忘记了比赛时间,等我想起这件事的时候,已经过了提交视频的日期。不过那时我也没觉得什么,错过就错过吧,而且我发现我录视频竟然上瘾了,一发不可收拾。当我录完《病毒木马查杀实战》系列之后,我又录了《软件调试》以及《恶意代码分析实战》系列的视频。当时我录的所有的视频,全都是以免费的形式发布在网上的。但是名义上虽然是免费,其实我还是借鉴了视频攻略达人“黑桐谷歌”的模式,也就是在视频中放上我的支付宝账号,大家如果觉得我的视频还不错,欢迎大家通过支付宝转账的方式来对我打赏。

黑桐谷歌利用这种方式,似乎也可以维持生活。但是到了我这里,即便我后来录了几十节课,并且大家的反响也是极好(几乎零差评),可是直到今天为止,也仅仅收入了十几块钱而已。但我其实也是很感谢大家的支持了,聊胜于无。最关键的是,我也可以通过做视频的方式,来慢慢扩大自己在这个圈子里面的知名度,这样也许以后找工作能方便一点。

当时我的所有课程都上传到了我的百度云上,之后我就到处推销这些课程。比如百度的相关贴吧,发个贴子说这套视频是多么多么地好,并且给出我的百度云链接,供大家下载。还有我的CSDN博客,在博文的后面也会给出配套视频教程的下载地址。而我的这些课程,首发选择在了吾爱破解的动画原创专区。后来动画区的版主,认为我的视频教程属于转载,硬是把它们从原创区转移到了转载区(意思是这套视频不是我录的),在沟通无果之后,我一气之下,删除了所有课程链接,并且发誓以后坚决不在吾爱破解发布视频教程。

不过客观来说,吾爱破解的动画专区确实有非常多的经典教程。我这里说的经典,指的是课程中所包含的知识是相当丰富的,大家认真看几遍,并亲自动手试验之后,功力一定会大增。但是内容好是好,可惜讲师的水平实在是参差不齐。有的讲师,我承认他确实是大牛,但讲课水平实在是不敢恭维。普通话不标准,听起来费劲也就算了,语速还特别快,就好像在说绕口令一样。还有的讲师讲课慢条斯理,我听了简直想睡觉。还有的也许是有自知之明,或者他就是大黑客,怕真实身份被查出来,在课程中嘴都不张,直接打字来给我们讲解,不但使得一节课拖得很长,而且看了更想睡觉了。不由得想起来电视剧里的陈景润,某次作报告,不敢开口,于是直接把自己的讲稿抄在黑板上了。尽管我并不看好大部分讲师的讲课水平,可是论坛里面的某几个大牛,他们的讲课水平却是极高的,像我这么苛刻的人都挑不出毛病。所以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学习一下这些安全的知识。

当我还在义务给大家录课的时候,寒假快结束的某一天,一家在线安全培训的负责人找到了我,希望我去给他们讲课,有报酬。我顿时觉得不错,很爽快地就答应了。这次的合作,没想到竟然极大地改变了我未来的日子。不过研二的第二学期就要开学了,我马上要回学校了,因此以后只能回学校与他们合作了。

导师与我的彻底决裂

前文提到过,由于研究生课程全都已经结束了,加上我的导师也没有项目,因此我研二的第一学期一直都没回去。不过尽管导师没有项目,但是其实他还是挺想我们能够参与一些实际的项目的,大概是研一第一学期的国庆之前吧,他把我们叫到一起开了个小会,希望由大我一届的一个学长来带我们做点项目。那个学长我感觉是个大牛了,技术非常过硬,也是很有想法,实际项目经验也是非常丰富,正在利用自己的技术来创业。无奈他非常忙,我们也没什么兴趣,因此这件事到最后也是不了了之了,所以我们也就只能翻译翻译英文书了。因此整个研一其实也是很平稳地度过了。

其实这里还有一件事,就是我们在研一的时候,学院征集大家的好项目,如果学院觉得不错,就会出一定的资金予以赞助。当时我们研一的两个人加上那个大牛学长也打算竞争这次机会。可惜的是当我把项目计划书写完,提交到学院之后,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于是我只能认为我们导师在学院的地位不高,所以评审团就毫不犹豫地把我们的计划书给刷下来了。

在研一最后一门考试结束后的下午(2014年6月末),我们导师把我们(其实也就是研一的两个人)叫过去开了个会。他告诉我们说在明年(2015年)的一月份,会举行开题报告。尽管还有大半年的时间,但也让我们提前准备一下。并且还说,学院规定在开题之前,需要攒够半年的实习期,让我们赶快去找单位实习。也正是由于导师这么说,因此我后来才会那么着急上火地去找单位上班。本来想着如果面试金山成功,那么从入职到开题,正好半年时间,于是也就可以顺利开题了。但无奈事与愿违,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我面试屡屡失败,因此内心的焦急可想而知。

2014年的9月份,研二的第一学期开学了,我并没有回学校,因为回去也没什么事干。不过毕竟还有五个月就要开题了,我觉得我也得早点确定自己的毕业论文题目了。于是在九月中旬的时候,我给导师发了封邮件,关于开题说了一下自己的几个想法。当时我提出了两个选题——《运用Win32汇编语言进行数字艺术特效制作的研究》以及《过程生成技术在三维游戏中的运用前景研究》。之所以选择这两个选题,是因为当时我无意间接触到了64K动画(大家可以自行上网搜索),看了之后顿时觉得非常的神奇。尽管我不知道这个是怎么实现的,但是我觉得完全可以研究一下这种技术有没有其它的实际应用之类的(没毕业的大牛们可以考虑一下这个方向)。而且这里面既包含有软件工程,又有数字媒体技术,还有现在毕业论文中必不可少的算法知识。我还查了一下知网,发现前人似乎并没有研究过这一块的内容,而我正好也在研究系统底层的知识,所以这个选题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尽管这个选题看上去非常困难,网上资料少之又少,但是我当时依旧有信心在我接下来的研究生时光里面完成这一课题。而且这个选题不存在抄袭的问题,因此可以写成一篇彻底原创的论文。可惜的是,这封邮件如同石沉大海,导师一直都没有回复我。

其实当我刚学数媒的时候,就已经想过毕业论文的问题了。由于那个时候我还在学游戏引擎,于是就想利用虚幻引擎结合3D Max来为我们北工大做一个校园漫游类的游戏。因为我觉得假设这个项目能做好的话,那么就可以为每一个本科新生或者研究生新生在寄录取通知书的时候附上一张光盘(或者客户端下载地址),这样新生在来之前,就可以对北工大有个比较直观的了解了。比如通过三维建模,可以让新生看看教学楼里面的各项设施,寝室楼里面的环境,食堂的情况等等,还可以设置一些任务,就如同网络游戏一样,来“强制”大家了解校园情况,增加了这个校园漫游的趣味性。其实这个思路是参考自《北大英雄》这个游戏的,我坚信校园漫游项目意义重大,所以当初就是决定做这个了。我自己也是借了几本相关的书籍教程,打算这三年就干这个了。可是在研一入学过了没多久,当我把这个想法和导师说了之后,他就直接说这个东西已经有人做了,一句话就把我给怼回去了,我也就只能找别的选题了,同时也就直接放弃学游戏引擎和三维建模了。但直到我毕业,我也没见到类似的东西被谁做出来。时至今日,我依旧觉得这是一个好项目,对我们北工大校园文化的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回到开题的话题,大概在9月的20多号吧,有一天上午,导师突然给我打电话,说今天开题,问我去不去。我说老师我还没准备好呢,我还不能开题(我人也不在北京)。他说,哦,那你就下次再开题吧,然后就把电话挂了。当时我心想,不是说明年一月份开题吗,怎么现在就开题了?后来知道,九月份是单证开题,我们双证的也是可以参加的。我当时也没有想太多,问了问别的导师的学生,他们也都是一月份开题,没有谁是现在开题的,所以我就继续待在家,写博客录视频了。

然后时间就来到了2015年的1月初。有一天上午,班长突然打电话给我,问我还回不回来参加开题,因为大家都是在这个时候开题的。我感觉我要回学校了,于是发短信给导师,问什么时候开题。可是我上午发的短信,直到下午也没有回复我,于是我就给导师打了两通电话。也就从这个时候开始一直到我毕业,只要是我给导师打电话,他要么不接要么直接挂掉;如果是发短信的话,要么不回复,要回复也是过了几个小时之后。此时我终于感受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打了两通,老师一直不接我的电话。估计他也是觉得我烦了,给我回了一条短信说,目前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开题。导师不管我开题,应该也没关系吧,我跟着学院走不也行吗?之后我赶紧给教务的老师打电话,她跟我说开题是每个导师自己安排的,需要私下里和导师进行沟通,并没有整个学院聚在一起开题的说法,还建议我赶紧和导师商量好,否则开题晚了的话,是不能够按时毕业的。听了这些,我心里顿时凉了大半截,心想找不到实习也就算了,怎么还有可能毕不了业吗?可以说,那就是我人生极为低谷的一段时间了,感觉所有不好的事情,竟然同一时间全都发生了。对于自己的未来,感到非常的迷茫。

开题的日子很快就来到了,大家一个接着一个地顺利开了题,而我却还憋在家里,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听说再开学的时候,也就是三月份,单证还会有一次开题,我应该可以参加。看来下学期开学,我是必须要回学校了。说来也怪,我发现自己和教授总是处不好关系,我的研究生导师算一个,另外一个就是我之前故事中的我的本科老师,后来也是我的老板。还好我没有选择继续读博,否则很可能还会与导师产生矛盾。

纠结的开题

由于心里忐忑,因此整个春节我都没有过好,每天都是活在不安之中的。研二第二学期开学之后,我就赶紧回到了学校。打听到我的导师在开年级老师会议,于是我就直接在他办公室的门口守着了。他从会议室出来以后,主管学生工作的老师还专门和他说了几句话,我估计是和我有关的,希望他网开一面,让我开题之类的。导师走到办公室门口,见到我,说:“你还回来干什么?在家看孩子算了!”我跟着他走进了办公室,他说他以前也有学生结婚生孩子的,但是从来没有我这样的。估计他的意思就是没有我这样开题了也不回来的吧。当然,我全程都是在赔小心,全程都是在道歉的。导师的态度是非常强硬的,就是不打算管我了。到最后我都不知道该怎么道歉好了,老师也才稍微松了点语气,问我想要做什么方向的选题。我就把我的两个想法说出来了,不出所料,老师果然不感兴趣,直接让我重新找题目。然后说下周有一个中期报告,但是也不可能把我这个开题的加进去啊,主要一周时间也干不了什么,准备开题是远远不够的。然后他就收拾好东西要回去了,我也是一路小跑跟着,如同追着某个大老板来让他给我的项目投资一样。我一直跟到他上车,整个过程他也一直在不停地埋怨我,始终也没说开题的事情,最后只剩下我呆呆地望着逐渐远去的车影。

又过了几天,老师突然给我发短信,说月末开题,让我准备一下。没想到老师这次的态度挺好的,还让我选择数字媒体技术与医学方向相结合的选题。关于这个方向,研一刚结束的时候,导师给我们开完会还专门演示了一下世界上比较先进的成果。我们看了之后觉得确实不错,我也深信这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行业,但是我对此却不感兴趣。他的学生里面,大概从上上届开始吧,选题基本都是这个方向的。老师还特别提到了一个高我们三届的研究生,他说特别看好那个学生的水平,觉得她是个人才,应该在数媒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在这行即便是自己创业,挣大钱也不难。但令老师无奈的是,她毕业后并没有选择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而是结婚生孩子去了,这就令老师非常不满了。我不由得想起了《奇葩说》的一个辩题——高学历女生做全职太太是浪费吗?确实值得深思。

听老师把她吹得这么神,我后来反倒有点较真,上网查了她的论文,觉得很一般,没有特别出彩的东西。又查到了她的去向(这是我身为一个黑客的较真精神),了解到她是去了某高校任职(忘了是当老师还是教务工作)。通过我所掌握到的这些资料,我并不觉得她是大牛,觉得老师言过其实了。其实令老师赞不绝口的前辈,还有一位,以后的故事中会有所提及。虽然我并不认可那个学姐的能力,但是我觉得她的论文结构不错,后来在我的毕业论文中,某几章的编排就借鉴了学姐的方法。因此还是应该在心里默默地感激一下的。

没记错的话,我这一届不论是单证的还是双证的,只要是老师带的学生,论文全都是医学可视化相关的。不同的是每个人都负责人体的不同部位,比如A研究的是心脏或者心脏疾病的可视化;B研究的是口吃病理演示与治疗方法的可视化;C研究的是肺部疾病演示治疗的交互系统等等。那么通过和导师的短信交流,我的论文题目最终确定为针对人体脑部相关疾病的成因演示与模拟治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好吧,虽然我一点都不懂,对此更没有兴趣,但至少老师肯搭理我了,那就先把开题完成再说吧。

就这样,我要来了学长(就是我之前提到过的自己创业的大牛)的开题模版,包括PPT以及WORD文档,并且把我的开题内容填了进去。开题那天人很多,主要是单证的,只有我自己是双证,我也是故意等到最后才上去讲。由于我对于这方面也不懂,因此很怕评审老师提出比较专业的问题。结果他们也没问什么,只是开玩笑说我的导师的学生全是这一类的题目。后来私下里,导师觉得我的PPT版面设计很不美观,有点糊弄的感觉。我心里想,往届的学长们用的不也是这个模版吗,怎么到我这里就不美观了呢?类似这样的事情以后还有,让我感觉到老师应该是故意针对我了。但不管怎样,开题也算是顺利通过了(走个形式而已)。

开题虽然过了,但是我心里面依旧担心,隔行如隔山,觉得毕业答辩的时候,自己很可能做不出这个系统,到头来还会是一场空。而且也不知道老师以后对我的态度会怎样,前路一切都是未知数。

IV

录课,录课,还是录课

开题结束以后,已经是三月的下旬,当时我在考虑要不要回家,毕竟学校这里也没什么事了,我待在学校还得付出一定的花销。后来我考虑到在家的话,只有晚上才能够录课,而在学校的话,整个白天都可以录(室友白天要去实验室)。另外,大概是每年的五六月份吧,我们导师都会举办一个数媒交流会。之前的故事中也讲过,当我通过研究生复试后,在家收到了老师的通知,让我参加这个交流会,我没能参加还惹得老师有点不高兴。后来研一的时候我参加了,不过主要是负责打打下手,大概举办了三天的时间吧,每天还赚到了一百块钱的劳务费,这也算是三年来我第一次从老师那里得到报酬了。而这次尽管我和老师的关系出现了僵局,但是他如果还要举办的话,我也是得参加的,免得又惹他生气。但是他这次究竟还会不会举办,并不确定(我也不敢问),因此我就打算等到六月末再回家了。

当时和那家公司合作讲课,他们还是希望我能够把我以前讲的课重新录制一遍,按照他们要求的分辨率,课件格式(.avi或者.mp4的格式,之前我都是录成了.exe格式,害得有些朋友怕是病毒,就没敢看)以及桌面背景(主要是需要带有他们的LOGO)等进行课程的讲解。我之前大概是录了有三四十节课,这些重新录制的课是不值钱的,每节课付给我50元的劳务费。看上去不多,但是有总比没有强。他们做的是在线培训的网站,当时网站还没有上线,处于筹备的阶段,主打安全课程,因此我也算是最早的一批讲师了。当时讲病毒的只有我自己,其他人主要讲的是网站安全那一类的。我并不需要去他们公司,只要按照要求录完,把课程传给他们就可以了。

我在研一的时候,学校每月会发给我们250块钱的补助,到了研二,才终于涨到了700块钱,但是这700对于我来说,连吃饭都不一定够用,所以我当时确实需要额外的收入。按道理,研究生跟着导师做项目,规定说一个月至少也得给两三百,可是我们导师没有项目,那就一分钱都没有了。

由于是重新录制,那么进度还是挺快的,每天至少能够录1节课,多的时候可以录4节。当时是按天来给我结款的,也就是如果我录了课程,那么当天就会根据我的课程数量来给我结款。但是到了后来发展为一周结一次、半个月结一次、一个月结一次……最长的一次是足足拖了三个月才给我结款。当然了,最初在跟我谈的时候,并没有明确说是多久结一次款,因此不论是立即结款还是过三个月再结款,我都没有理由不满。但是,越来越长的结款时间,相信不论是谁遇到这种情况都不会满意吧。

要是我没记错的话,在他们第一次“拖延”我的课程款的时候,由于我已经给他们提交了好几节课——具体几节课忘记了,假定是6节课吧——那个课程负责人竟然只给了我4节课的钱。当时我是认认真真地查了一下课程提交记录,我确信提交了6节课,也确信他们已经收到了课程视频,但是少给了我两节课的钱是什么意思呢?由于我是与他们的课程负责人接头的,并不是与他们公司大领导直接联系,因此我当时就认为那两节课的钱是被这个课程负责人给扣下来了,当作了他自己的好处费(或者回扣)。我心想也好,毕竟你是帮了我的忙,让我来讲课,你扣下就扣下吧,于是当时我也就没说什么(不知道收回扣是不是行规)。

似乎是开了一个“好头”,过了一段时间(这期间结款正常,没有收“回扣”),又是拖了一两个星期才给我结款,这次是落了两节课。我觉得我不能再沉默了,我就直接跟那个课程负责人说你少给了我两节课的钱,还把课程记录给他发了过去。他看了一下说确实搞错了,于是就给我补上了。

还以为他会长记性不再犯错,没想到过了不久,这种情况竟然又发生了。但是那次只是少算了一节课的钱(难道是在试探我?)这次我就毫不犹豫地说你少算了一节课,同时还给他发了课程提交记录,他说不好意思记错了,于是给我补上了那节课的钱。

结款出现的这几次不快,确实让我很不满,我在心里面想过多次,你们公司能不能专门配个会算数的财务来和我接头。之后由于他有新的任务要去做,于是就换了一个课程负责人跟我接头,也就没再出现“吃回扣”的情况。

我后来还推出了一些新课,我的劳务费也是涨到了一百一节或者两百一节,最后那个系列的课程涨到了三百一节。但是录制新课由于需要备课,一方面要保证我的内容要有技术含量,另一方面要保证课程中的内容可以被学员复现,所以很可能为了一节十来分钟的课,我需要几天的时间进行准备。这么看来,对于新课,我一个月也录不了很多。这个时候录课还有一点和之前不同的是,我之前录课都会做好非常充分的准备,录制时候力求一气呵成,最大限度地避免卡壳情况的出现,因为我当时不会编辑视频。而现在我知道了怎么对视频进行裁剪,那么在录制的过程中,即便是讲错了也不怕,把这段重新说一遍,说错的部分剪掉就好了。并且在录制的时候,我还会准备一个Pad,把这节课的讲稿装进去,我就可以 “照着念”了。这样一来,我讲课的时候并不会有什么压力,录制起来还是非常轻松的。

那个时候,如果我一个月录课勤快一些,那么一个月挣的钱也足够我的吃穿用度了。好的时候甚至不比那些在BAT实习的同学差,因此我还是比较满意的。而为了让大家明白我所讲的内容,我会把知识点讲得很细,这就需要我查询大量的资料来把复杂的问题说明白。而在这备课的过程中,我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水平在不断地进步,主要是自己的实际动手操作水平,可以说又是一次飞跃。因此我讲课,不单单可以挣钱,甚至还可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我的三个室友,尽管他们的导师也不是总有项目可做,但还是被要求每天去实验室待着。所以那个时候我一般选择晚上等他们回来之后我再备课,等他们去实验室之后,再把前一天备好的课录制成视频。周六周日的话,除非他们回家了,要不然我只是备课并不录课。似乎是在打游击,但也就只有这样,我们相互之间才不会被影响。

我的校外导师

我们北工大软件学院的工程硕士实行的是“双导师”制度,也就是采用了校内导师加上校外导师共同辅导的方式。校内导师在研究生复试结束后的双选会上已经确定了,主要负责学生的毕业论文以及在校研究项目。校外导师是在毕业论文开题之前确定的,主要负责学生的校外实习实践的指导(按道理应该在实习单位找),因为我们要求在毕业答辩之前需要攒够一年的实习期,这段实习期就由校外导师负责,并要在实习报告上签字。我们学院对于校外导师的资质也是有着严格要求的,需要有一定的相关工作年限,甚至是一定的职称。因此客观来说,实施这个双导师制度的目的其实还是为了提高软件学院毕业生的质量。

可是一般来说,作为一个普通的学生是没有机会去认识校外的专家的,也就很难为自己找一个合乎要求的校外导师,而且这样的专家也都很忙,凭什么来辅导我们呢?因此,这件事往往就被校内导师给包办了。校内导师至少也是个副教授职称,在这一行也是耕耘了好多年,在校外多多少少也是有一些人脉关系的,那么也就必然会认识一些符合条件的校外导师,因此我的同学们都没有为这件事发过愁,有些同学甚至都没见过校外导师申请表(估计更们见过校外导师长啥样),这一切的工作都被校内导师给搞定了。

我本来也是可以让我的校内导师帮我介绍一个的,无奈导师和我之间产生了矛盾,他能够让我参加开题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还有什么理由在其它方面也帮我呢?(当然,我只是感觉他不会帮我,我并没有开口)没办法,由于我已经是全班最后一个开题的(比别人晚了两个多月),教务处的老师也是总催我赶紧搞定开题事项(否则延期毕业),所以找校外导师的事情,也就只能够靠我自己了。那么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那家培训机构和我接头的课程负责人。

我把这件事和他在QQ上说了,主要的意思就是这个校外导师其实什么都不用干,仅仅是一个形式而已,只要在申请表上签字盖章就可以了。于是他也就同意了,约了个时间,在他们公司见面。那是我第一次去中关村软件园,途经百度大厦,还对当时在我心中无比神圣的百度产生了一些羡慕之情,我觉得那就是牛人的集中营。走了好久,到了他们公司,一切倒也顺利。见了他,我们还聊了一会,主要就是讲了一下课程事宜,告诉我以后课程需要更高的清晰度(1024768,之前都是640480)。另外他还讲了讲自己的过去,说他自己以前为了生存为了钱也做过不好的事……尽管他没讲具体是什么“不好的事”,但是我多多少少也能够猜出来一个大概,同时也让我对他产生了一些戒心,让我觉得还是离远点比较好,免得吃亏。

拿到了签字盖章的校外导师申请表,我也就回去了。那也是我惟一一次去他们公司,惟一一次见那个课程负责人。之后由于他们公司还有别的任务让他负责,我们甚至在QQ上都没怎么说过话了。

不断变化的接头人和课程要求

对于这家培训机构,我发现他们的组织架构或者说每个人的工作职责似乎总是在变化。在大概一年的时间里面,与我接头负责课程的,前前后后一共有5个人,让我感觉这种管理真的是有点不应该。

其中第二个和我接头的人,让我感觉她真的是有些强势,似乎我欠她一样。当时我录制的一个系列的课程是依据我CSDN博客里面的《病毒木马查杀实战》来讲解的。当时这个系列的博客我已经写了大概二十篇,我也都一一录制成了视频并提交给他们了。可是突然有一天,她命令我让我把我这个系列的博文开头加上一句话“本文版权归XX所有”,这个XX就是她们公司的名字,并且让我在我博文里面的所有图片上加上他们公司的LOGO。其实这就相当于是想利用我的博客来给他们免费长期地打广告。毕竟最初他们买的只是我的视频课程,没说还要买断我的博文,没说还要在博文里面加上他们的LOGO。尽管我并不是什么红人,在计算机领域也仅仅是刚刚入行,但是好歹当时我也是一个CSDN的准博客专家(当时博客访问量已经超过了五万,忙得忘了申请专家)。如果要我来帮她们打广告,那必然是要收取费用的,特别是如果要在我的博文里面长期提到你们公司的名字,那这个费用可就不是50或者100块钱了。无奈我当时寄人篱下,也不好说什么,一软弱也就乖乖地答应了她的要求。另外,她还要求说我的课程(包含文章)一定要给她们首发,这样一来,我的《病毒木马查杀实战》系列博客有一半就被删掉了(她们更新比较慢)。由于我的这个系列的博文也在吾爱破解上发布了,而吾爱破解不允许博文中出现非吾爱破解的LOGO,因此我也就只能把吾爱破解上的文章全部删掉了。其中不少文章在吾爱破解属于“精华”,我也就只能忍痛割爱了。

还有一件事,也是发生在她身上。我记得是2015年的教师节,她们公司打算给我发点水仙花茶叶。尽管我对茶叶不感兴趣,但是既然要给我,我就收了吧。但是我没想到的是,她竟然以命令的口吻让我去感谢一下之前的那个课程负责人,意思是要是没有他,我也就没有这些茶叶了。我心想我不欠你们的吧?这些茶叶我不要还不行吗,有这么命令人去干这干那的吗?更何况我并不是你们的员工。我说不说谢谢那是我的自由,在道谢的问题上,我情商是高是低,自会有人评判,也轮不到她来命令我吧?算了,考虑到寄人篱下,又是我的一时软弱,只能服从了。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来有一年冬天,我去长春的出入境局办理港澳通行证的续签,当时他们大楼的大门是没关的,我就直接走进去了。且不论在办证的过程中,他们的服务质量咋样。当我办完的时候,那个工作人员命令我说,让我出去的时候把门关上。于是我就不由得感慨,我就这么好欺负吗?

自从换了和我接头的人之后,他们对我的课程的要求就在不断提高。最初我只要提供PPT以及视频文件就可以了,后来还要求我在每次的课程里面,针对课程内容出几个问题,供学员巩固知识,后来还要求我提供课程讲稿,还要把讲稿转化成“马克飞象”的格式。另外还需要提高视频的清晰度,需要录制成720p的形式。并且要时常登录他们的网站,看看大家对于我的课程有没有疑问,我需要去解答……这一系列的要求,无疑会提高课程的品质,我也见过不止一次,学员称赞我的课件比别的讲师做得好(我没见过别的讲师的课件)。可是这样一来,无疑会大大增加我的备课成本,可是相应的,我的报酬却没有因此而提高很多。还是那句话,寄人篱下,没有办法。

我与猎豹移动的再次接触

2015年的三月份到六月份,我的主要任务就是一心一意地录课。六月份我见老师那里似乎并没有举办数媒交流会的意思,于是我就打算回家了。某天无意之间逛了逛看雪的招聘板块,赫然发现珠海金山(猎豹移动)正在招聘反病毒工程师,顿时感觉自己的机会来了。赶紧在看雪的求职板块创建了自己的简历,然后在招聘贴的下方留言问楼主,我适不适合反病毒工程师的职位,并给出了我的简历链接。我这次的简历和上次的相比,自然是要丰富得多的,变化主要在工作经历以及专业技能方面:

工作经历:
某在线安全培训机构担任特约讲师(兼职),主讲《病毒木马查杀实战》、《缓冲区溢出分析》、《恶意代码分析实战》以及《软件调试》等。
专业技能:
1、熟悉病毒木马常用的分析方法,并制作专杀工具。
2、熟悉病毒木马常用的免杀方法。
3、了解漏洞产生与利用的基本原理。
4、有逆向分析功底,分析并修改过几款知名单机游戏的十六进制存档文件(如仙剑奇侠传,FIFA等),逆向分析过验证算法,并编写过序列号生成器(如冠军足球经理等)。
5、熟悉常用安全类工具的制作原理,如U盘防火墙、任务管理器、系统行为监控程序等。
6、能无障碍阅读英文MSDN等技术文档,翻译过一些计算机类英文文档资料。

没想到竟然遇到了热心网友,他以前是珠海金山毒霸部门的,帮我把我的简历转给了毒霸负责人。但是我觉得仍然不保险,于是又去了爱毒霸社区,发了一个求职贴,社区的工作人员也是做好事,帮我把我的简历转交给了招聘负责人。

大概过了五天吧,收到了金山工作人员的邮件,目的是和我确认一下,是不是要应聘病毒分析的职位。在得到了我的肯定回答之后,他说会把我的简历交给HR。尽管这一系列的转交很是复杂,但是我觉得这次有戏,应该有机会参加面试了。

没过多久,有天晚上大概是八点多吧,突然接到了金山面试官的电话(搞突然袭击是要学腾讯那一套吗?)。他说他是毒霸开发工程师,问我是不是要应聘C++工程师的职位。我一愣,赶紧说不是啊,我投的是反病毒工程师的职位啊。他也楞了一下,但还是坚持要面试我,我心想那好吧。其实那次的面试,我和他聊得不错。可能是因为他平时做开发的缘故,并不是反病毒工程师,因此在反病毒方面,他问我的问题,我基本都能够回答出来。但是他问我的关于C++特性以及开发的问题,我就有很多都不知道了。其实关于C++的知识,他所问的都是非常经典的问题,XX面试宝典上都能够找到详尽的答案。因此我建议那些有志于做开发的朋友,面试之前好好研究一下XX面试宝典之类的书籍,还是非常有用的。

双方谈的很是愉快,给我感觉自己的发挥比面试腾讯时候还要好,甚至一度觉得,如果毒霸开发部门肯要我,那么我去做开发也未尝不可,大不了去之前恶补一下编程知识,我觉得我还是能够应付得来的。另外,聊天的过程中他还特意提到了我的CSDN博客,说我的文章写得不错,那么他也是第三个肯定我的博文的专业人士。

面试结束后的第二天下午,我就接到了二面的电话(按照我当时的编程水平,竟然也能通过开发部门的一面,实在是让我惊讶)。一般来说,二面就是部门主管的面试了。但是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面试官竟然是我的初中同学,他竟然在金山,在安全领域工作。不过他给我打电话,主要是确认一下我到底是不是要投反病毒工程师的职位。我说是,于是他就说会把我的简历转交给他的同事。因此严格来说,我并没有经历开发部门的二面。

大概过了两三天吧,某天上午接到了猎豹移动的人事给我打的电话,约在下午对我进行电话面试。看来金山的毒霸部门,开发以及反病毒是两套班子,只有给反病毒投简历才会让人事提前通知应聘者。想想也是非常感慨,一年以前面试失败一直到现在的第二次面试,中间真的是发生了很多的事情,最大的变化在于,我的水平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我也坚信这次是我入职金山最好的机会。与前次盲目的自信所不同的是,我这次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认为我的能力能够胜任反病毒工程师这个职位。

那天中午依旧没睡好,下午面试电话如期而至。这个面试官给我的感觉,从声音上来判断似乎还是一年前的那位,包括从面试的问题上来看,也是由浅入深,由基础到高级的顺序提问的。由于是电话面试,加上并不是突然袭击,那么其实在那次的面试中,我是采取了一些手段的。也就是面试官边问,我边打开我的相应博文(主要是技术面试系列),找到答案念给他听,这也说明面试还是会有一些重复的问题的。说实话,我完全可以不看自己的博文,毕竟我之前的一系列面试,我都是见招拆招,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但是这次的这个面试官,他问的问题非常细,坚持让我说出具体的实现方式。我这人记性还差,不可能把所有东西都记得那么细,毕竟安全领域的知识多且杂,很多东西我仅仅记得一个大概。假设我在实际的分析过程中遇到了这个问题,我只要知道应该去哪里找答案就可以了,没必要完全凭着记忆力来应对所遇到的问题。因此我真的觉得面试官有点钻牛角尖了,所以对于这样的问题,我只能采用一些手段了。

常规的关于反病毒的知识问完以后,我自己觉得回答的还不错,并没有像上次那么惨烈了。接下来他又问了我一些拓展以及高级的问题,比如漏洞挖掘,网络协议分析以及手机病毒分析等。这些东西我都不熟甚至根本就不懂,因此是我的减分项。面试的最后,我还问他,你觉得我能够胜任这个职位吗?他说我的基础不错,特别是对于PE结构非常了解。我心想当然了解,这部分都是照着念的嘛。挂了电话,我就很自信地等消息了。

第二天下午,突然接到了二面的电话(病毒分析部也搞突然袭击了),估计这次的面试官是主管了。令我非常不解的是,他问的问题都比较深也比较广。比如问我如何过主动防御,其实这个问题就涉及系统底层(内核)甚至是漏洞的知识了,有可能还需要用到一些社会工程学的技巧,我只能说不知道了。然后又问了一些关于漏洞利用的比较高级的知识,我也不太懂。最后还问我懂不懂Web安全,我说不懂(我和Web Security还真是有缘)。他问我除了病毒分析还会什么(看来他是认可我的分析水平的),我说我只会病毒分析。说到这里真的很奇怪,两次的面试经历,总感觉金山招病毒分析就是个幌子,他们实际想要的是那种全能型的大牛,什么都懂,什么都会,能够以一当百,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确实不符合条件了。

最后,我希望他无论我面试通过与否,都告诉我一个结果,他也答应了。感觉金山的二面,我的发挥并不好,心里还是很没底的。这就要看主管的选人标准了,如果是想要找一个纯粹的病毒分析师,那么我完全符合条件。如果是想要找一个大牛(我估计招到这样的人很困难),那么我也就只能靠边站了。

二面结束后,我也就回家了。万一通过了,那我就可以直接上班了。

再次受到打击

回到家以后,我也是挺清闲的,每天也没什么事干,一门心思等着面试的结果了。这次我能够闯进第二轮,也算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了。同时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使得我相当于面试了四轮金山,两轮是开发部的,两轮是分析部的。

本以为过了一个星期也该出结果了,可是我左等右等也没有音讯。记得去年也不过是过了四天就通知我了,而这次这么久还没消息,到底是被刷下来了还是他们正在走流程呢?过了将近一个月以后,我登陆猎豹移动的官网,发现他们更新了招聘信息,还要招聘反病毒工程师。我感觉不妙,等不下去了,觉得我有可能是被刷下去了。当时我手机里面还有去年的面试官的电话,于是我就给他发了一个短信来询问情况。因为我始终感觉这次的一面也是他,即便不是,那么他作为金山的员工,大概也能够知道我面试有没有通过。

过了有一两个小时吧,他回复我了,但也仅仅回复了一个“?”。我还以为之前那条短信没跟他说清楚,于是又把事情详细地说了一遍。我说六月份的时候参加了金山反病毒工程师的电话面试,并且也结束了二面,可是现在将近一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收到消息,就想问问您知不知道我的面试结果。他回复我说,他已经离职了。我本以为这次的一面还是他,但没想到他竟然已经离职了。你不想在金山干,我还想呢啊,怎么就不珍惜这么宝贵的机会呢,想要进金山是多么的不容易啊,你看时隔一年,我都已经面试两次了,说明还是有很多人向往这家公司这个职位的。然后他和我说,一般来讲,二面结束后,如果通过了,那么很快就会入职的,而我这次已经等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那就说明我已经被刷下去了。

时隔一年,再次感觉自己跌入了无底深渊,努力了这么久,到头来结果还是一样。最后我问他,方不方便透露一下金山的待遇,可不可以告诉我你现在在哪里上班。结果他就没再回复我了。其实从去年的面试,我就已经看出来,他是一个大牛了,懂得多,懂得深,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是他不知道的。同时我也发现了,金山的人员流动性还真是挺大的。也许是待遇低的缘故吧,才会留不住大牛。其实这也就凸显了在人员招聘方面的一个老问题,企业究竟应当选择自己中意的人,还是中意自己的人呢?

由于我家和金山很近,差不多也就是隔了一条马路,那么我出门的时候难免会路过金山大楼。每当我来到金山楼下,特别是在午休或者晚上下班的时候,看到金山的员工三五成群地出来,我的内心就很是羡慕。其实不论待遇如何,我都是想去工作的。可惜我对它落花有意,它却对我流水无情。

至此,在当前的第一部内容里面,我与金山公司的故事也就结束了,它再次出现,已经是第二部的内容了。我甚至还想,要不要试一试投一下毒霸的开发或者是WPS的开发部门呢?考虑到自己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开发水平以及可能要面对的无尽的加班,还是非常犹豫的。后来到了九月份,赶上了他们的校招,于是我就在网上投了C++开发工程师的岗位,可最终也没有回音。

事后想想,那次我应聘金山,竟然是我最后一次主动给用人单位投递求职简历,再往后就没再主动投过任何一家公司了。

V

每天就是瘫在家里

毕竟学校已经放了暑假,我找不到实习单位,也没什么事做,因此每天我也就是很颓废地瘫在家里。当时我的小孩正好开始上幼儿园的小班,于是每天的接送任务也就当仁不让地落到了我的身上。送完回到家里吃了早饭,接下来整个上午的时间,我就泡在CCTV的各个频道里了。当时我看得最多的是经济频道、纪录片频道以及科教频道,从早上到中午,这几个频道的每个时段都会有不错的节目,每天我就如同追剧似的一集不落地挨个看完,一直到午饭的时间。而为了第一时间了解到每天都有哪些好节目,“TV猫”就是我每天必上的网站了。

其实看这些节目的习惯是我刚从苏宁离职,回到家备考的那段时间养成的,不过那个时候我看得最多的还是百家讲坛。当时有个新的讲师叫做郦波,在讲师介绍中,我见他是博士后,本以为又是一个老学究来唱催眠曲,可我万万没想到他当时讲的《抗倭英雄戚继光》是那么的妙趣横生,于是我也就把他所主讲的所有节目都看了一遍,也是收获良多。我觉得不论是当时我的考研备考时候,还是我找工作的时候,亦或者说是我现在很悠闲地打着字的时候,我作为一个工科IT男,闲暇时看一看这些人文社科的内容还是能够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的。包括现在,只要我回家,没什么事的话还是会瘫在沙发上,打开电视看看CCTV的这几个频道有没有什么有意思的节目。状态还是那个状态,可一转眼,沧海已桑田。

一发不可收拾

安全领域的公司都喜欢在看雪或者是吾爱破解这样的网站上发布招聘贴,因为这样的话很容易就能够招到适合的人才,也算是精准营销了。而像我这种想进入安全圈的,也会在这里发布自己的求职简历,以期望能够被看上,早点找到归宿。

给我的感觉,看雪以及吾爱破解相比较的话,看雪作为老牌安全论坛,涉及的安全领域的范围更加广泛,涵盖了安全界的方方面面。而吾爱破解作为后起之秀,则专精于逆向分析和破解。看雪上面的大牛也是比较多的,都是各个领域响当当的人物了,并且他们也是发表了非常多的精华帖,给我们这些菜鸟以更多的启发和思路。吾爱破解的话,大牛相对较少,准大牛还是比较多的,更多的是新手来这里学习,而新手的水平又参差不齐,大家的观点看法往往差异很大,用鱼龙混杂这个词一点也不过分,因此总能够看到一些奇葩的想法,三观不正的人也是很多的。给我的感觉是,看雪总有一种高高在上的距离感,而吾爱破解则显得更加的热情。这两个网站各有自己的优势,是所有学习安全的朋友每天必刷的网站了。而如果说使用中文搜索引擎来搜索安全领域的专业技术知识的话,那么搜到这两个网站的帖子的几率也是相当之高的。当然了,如果搜的是软件开发类的关键字,那么CSDN就是当仁不让的了。

当时我将我的简历放到看雪,本意是希望引起金山的注意。可没想到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就远远地超乎我的想象了,那篇看雪的简历,极大的改变了我的求职之路,是未来一切故事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用“一发不可收拾”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为什么这么说呢,那就是因为在接下来的大半年的时间里面,隔三差五就会有人加我的QQ或者直接给我打电话。刚开始会礼貌性地和我寒暄一下,东扯西扯也不说加我干什么,扭扭捏捏的。最后才表达了真实意思,是想让我和他们合作,合作的内容都是与黑色产业相关。比如获取某网站的最高权限、编写游戏外挂、游戏封包分析以及编写病毒等等。同时,他们还许诺给我极高的待遇,月薪三五万或者年薪五十多万,就如同放卫星似的被他们脱口而出,简直让我以为穿越到了亩产万斤的荒唐年代。不过我认为他们并没有吹牛,假设我真的跟他们干,薪水只会比这个数多而不会比它少。说得我心里面很是痒痒,这一下子就能甩绝大部分的人好几条街了。很多时候我也是很动心,觉得不妨干几年,然后再金盆洗手也不错。

最终,还是我的理智战胜了贪念。一方面是感觉自己的技术水平不过关,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曾经看过一本小说,叫做《疯狂的程序员》,作者的笔名是绝影。

书中主人公所经历的种种,就是根据作者真实经历而改编的。写的是从主人公的大学时代开始,一直到他实习、毕业、工作,最后再与他人合作编写外挂作为结束。其中也是穿插了非常多的生活以及感情的故事。作者的文笔也是不错,小说的内容也是非常的吸引人。当时应该是在CSDN首发的,以连载的形式写作的。他的小说在当时聚集了极高的人气,即便不是IT人士,相信也能够看得津津有味。作者绝影似乎也是成长于看雪,而看雪至今还能够找到他的精华文章,那么其实也就说明,他的技术水平是相当不错的。尽管他的正式工作是软件开发,但是他对于汇编以及系统底层的知识也是极其精通的。也正是因为他的小说,让我知道了罗云彬,同时也知道了他那本极其经典的著作《Windows环境下32位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要知道,今天也就只有对计算机安全感兴趣的朋友才会学习汇编。比如说我吧,日常的工作也仅仅是只要能够看懂汇编代码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利用汇编进行开发。尽管罗云彬的32位汇编比传统的16位汇编要更加适合于软件项目的开发,但却是极其偏门的一种语言。我相信,罗云彬的书能够卖得不错而没有消失在历史的烟海中,那么自然有这本书很是经典的原因,而另一方面,绝影绝对是功不可没,至少我正是因为《疯狂的程序员》才买罗云彬的书的。当时觉得这本书能够助我成为大牛,相信很多人也是这么想的。

来钱快的道路意味着高风险,我不想重蹈他人的覆辙,所以对于黑产这个圈子里的人,我都是直接拒绝并且拉黑QQ和电话号码的。当然也会有对我态度非常好的,软磨硬泡,金钱诱惑。遇到这种,我也就直接道出原因了,说不想走某些前辈高人的老路。不过这在他们看来,我有些杞人忧天了。但我就是这样,认定了不做,那就坚决不会做的了。我并不想提心吊胆地生活,所以从源头上,一开始就拒绝,这就是最好的选择了。后来我实在是受不了了,于是在我的简历上加了这样一句话:“我将个人的简历放在看雪,是诚心希望能够找到心仪的工作,所以请招人搞破解或者做外挂的朋友就不要联系我了。别说我目前不会做外挂,即便我掌握了这方面的技术,我也顶多自娱自乐玩一玩,不可能利用这些技术赚钱搞黑产而惹麻烦上身,希望诸位朋友理解!”自从有了这句话,找我的人还真是少了,但我并不清楚他们是因为这句话而不找我,还是说由于发简历的人太多,使得我的帖子就被挤到很后很后的后面,从而不被注意了。

除了这些做黑产的,迄今为止我还遇到过两个猎头。能被猎头盯上,我心里也是暗喜的。不过由于当时我心有所属,已经铁了心要为卡巴斯基奉献青春了,因此和猎头做个朋友还可以,介绍工作的事情,暂时还是算了吧。

轰轰烈烈的校园招聘开始了

每年的秋季,也就是研三的第一学期或者是大四的第一学期,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是找工作的关键时期。大大小小的企业都会在这个时候大肆招人,校园宣讲校园招聘活动也是如火如荼地展开了。之前的故事中也曾经讲过,我在本科的时候,就已经经历过了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无奈最终以失败收场,还好老师肯收留我,使我不至于无家可归。

刚进入研三的时候,我的研究生同学除非是家里能够帮忙找工作的,其他人无一例外的,每天都是在准备着笔试与面试,奔波于各个公司各所高校,参加各式各样的宣讲会和招聘会,大家内心其实也是非常着急,想要早点找到心仪的工作。就拿我们寝室来说吧,除了我以外的另外三个室友,基本上每天就是上网刷题,在寝室刷在实验室刷,主要练习的就是算法类题目。尽管相处了两年多,但我还真是没见过他们为了一件事情这么认真过。因为很多大公司的初试都是在网上进行的,网上答题分为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以及算法,当然面试的时候往往也会考算法,因此,拼命刷题还是非常有必要的。甚至有一天晚上,我的一个室友参加了腾讯校招的网上答题,结果我们借助于网上搜索等手段来找答案,回答得也是一塌糊涂。腾讯的问题还是比较难的,其中有几道系统底层知识的问题,本以为是我的强项,本以为能够帮助到他,结果我一看也懵了,感觉每个答案都对,突然怀疑起自己的水平了。如果说连网上测试都没过,那自然就没机会进入复试,也就没有面试的机会了。这个时候我就在想,当时那位腾讯的反病毒部门主管让我参加校招,他的本意是对的,可惜我实在是不擅长答题,必然也就与腾讯失之交臂了。

有些可惜的是,那年的校招,都在传BAT要缩减招聘名额,而BAT在我们IT专业的大部分应届生眼里,那就是最终的目标。尽管现在BAT也是各有各的负面消息,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它的看法。毕竟是大公司,薪酬福利都比较完善,这是其它很多公司所比不了的。但是对于那些想要北京户口的人而言,BAT就不是他们唯一的选择了,国企事业单位,特别是银行,是他们的向往。但是这种单位的待遇普遍比不上BAT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因此如果有人面前摆着这两类公司的offer,往往也会陷入两难的境地(确实有不少这样的),但很多时候,还是北京户口占了上风。当然了,BAT并不见得就是待遇最好的企业,根据我所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某些新兴的互联网公司,也就是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盈利手段,依旧需要依靠风投活着,动辄就能够收到N个亿美刀的投资的那样的企业,为了吸引人才,总能够给出极高的待遇,往往是BAT所不能够达到的。比如传闻我们这届签约年薪最高的,能够达到30W+,入职的就是这样的公司。不过我的同学里面入职BAT的还真不少,比如隔壁寝室的四个人,听说全都入职了百度,也算是学霸寝室了。

我感觉我们北工大软件学院,我们这届凡是签约的待遇普遍都是不错的,税前年薪20W+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可见IT出身的,在今天依旧吃香,找工作依旧是不愁的。实在不理解那些几年前就说计算机出身的人已经不行了,不好找工作了的人是怎么想的。估计即便是把所有行业都算上,计算机领域的待遇也会是数一数二的,绝对是高出别的领域一大截的。当时看过一篇文章,叫做《2016应届生薪酬大PK 互联网公司薪资逆天!》,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一下。

那篇文章中给出了主流IT类公司的待遇,那么结合我们这届同学的实际签约情况,文中的待遇基本是属实的。不由得想起了我本科时候的注册会计师培训机构的宣传,说是可以挑战十万年薪。可是注册会计师那么难考,而计算机类研究生毕业,轻轻松松就有20W+的待遇了,因此学习计算机类专业,还是很有钱途的,尽管这一行可能会面临众多的加班,会很累,但是如今哪一行是轻松的呢?同样是累,还是选择那些不会被打的职业比较好。

对应届生而言,秋招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春招,也就是研三第二学期的招聘,但是这个时候往往是那些在秋招没招满的公司才会举行的招聘,因此相对来说,公司的选择会少一些。而且如果错过了秋招,那么春招必然会顶着极大的压力,毕竟还需要准备毕业设计。当然了,我同学之中有不少人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春招之后,手握多家名企的offer,那么这就是幸福的烦恼了。

其实我当时也是想参加校招的,除了猎豹移动,我还想参加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珠海)的校招。因为在我还没来读研究生的时候,我的一个朋友就给我推荐过了,说那里待遇不错,各方面都很好,于是我就记住了。不过他们开发似乎用的是JAVA,而对于我来说,别说JAVA了,即便是C语言开发,我也不熟,但是试一试投一下简历也不错。可是我原以为他们是每年11月份接收简历,结果我11月份想起来登陆他们的官网时,发现都快要第一轮笔试了,没办法,看来我和银行是无缘了。

守株待兔

上文一直在说别人找工作的故事,那么在那段时期,我在干什么呢?由于研三第一学期的期末需要进行论文的中期审核,大概是12月份吧,因此我是提前一个月,也就是11月的时候才回到学校,之前一直是在家录课的。而我的简历放在了看雪,除了黑产以及猎头找过我以外,还有一些正规公司的技术或者人事,其实也是找过我的。按顺序来说,有LBE安全大师(这个是在吾爱破解看到我的简历的)、网秦、卫士通以及华为。其中有的由于了解到我还没有毕业,因此也就只能放弃我了。而其中有的,则是我主动拒绝的。那么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卫士通。

说实话,尽管我也算是涉足安全圈了,但我还真的没听说过卫士通这家公司。不过我毕竟是道行甚浅,我没听说过并不代表人家不出名,并不代表人家在安全领域没有一席之地。我没听说过的知名企业,还是非常多的。最开始是他们的一个负责人直接在QQ上和我聊的,他对我很有意向,不过我当时说我其实还是希望去金山的,没想到接下来他的说话风格就如同他的网名“铁汉”一样,硬气了起来。说我不去他那里干几年,他又怎么能够把我推荐到金山去呢?我听了之后就不爽了,原来我的未来,我能不能去金山,还得靠你啊。并且他还不愿意告诉我他们公司的待遇。好吧,你这种态度,即便我去了以后工资再高,我也不愿意和你共事,那么这次的聊天,最后也不了了之了。

后来大概过了两三个月吧,我接到了他们另一个负责人的电话,这个人的态度就是很好了,我们也是聊了很长时间,不过也都是车轱辘话说起来没完了,他主要意思就是希望我能够去上班,和他们签约。我同样也说了其实我想去珠海金山,他听了以后,开启了对金山的数落模式,说金山在安全领域,已经沦为三流公司了。我觉得金山今天在安全领域的地位如何,这个我不好评判,不过我觉得他这么说,其实还是想打消我对金山的向往,让我入职他们公司的。我又问了一下待遇,他告诉我年薪大概是十三万(具体数字忘了,和我同学是比不了),然后实习期的话好像是一个月三千多(这个数也是正常,BAT差不多也是这样)。其实他这么说,加上他态度很好,还真是让我挺动心的,我还真就有了先去干干的想法,可是我当时还不想留北京。于是我就问他,能不能只是去你们那里实习呢?他这就犹豫了一下,说还是希望我能够毕业后也在他那里干的,如果只是来实习的话,那是不行的。尽管直到最后我们双方也没达成意向,但是氛围一直是友好的。现在回想一下,假设当时他能够松口,允许我去实习,也许我这个系列故事的题目就要改一改了。

当时,大家陆陆续续地都找到了工作,就我还在录课,还在守株待兔,我的心里面其实也是非常焦急的,不知道自己接下来到底还能不能够找到工作了。录课并不是长久之计,还是要找一家正规企业签约上班的。说来也怪,尽管当时心里着急,但是竟然也没有付出过多的行动出来,也没有去投简历,没有参加招聘会。似乎就是要利用看雪的简历来守株待兔。当时觉得,实在不行我以后就自己干了,自己录课自己卖,觉得不比上班挣得少,而且更加的自由,算是自由职业者了吧。但是这样的话意味着高风险,需要依靠良好的营销才能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才能够吸引到顾客来买我的课程。不过我当时也就是想想而已,但是未来我很可能要尝试一下,在业余时间录课,不再与任何机构合作。

只能说,我当时的状态就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VI

想要毕业,还需满足一个要求

像我们这种三年制的工科硕士,想要毕业的话,除了需要按照要求完成毕业论文以外,还需要在相关期刊上发表一篇与毕业论文相关的小论文,或者申请软件著作权,或者申请专利。我不知道别的学校的硕士有没有这样的要求,尽管这增加了毕业的难度,但是我觉得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硕士研究生,就是需要利用三年的时间做研究的,也就必须要拿出相应的研究成果出来,或是以论文的形式或是以专利的形式。这可以督促大家进行钻研,理论上也能够提高硕士研究生的整体水平。当然了,这其中当然也是可以造假的,因此并不能说这种方式就真的能够达到它最初的目的。

比如想要发表小论文,现在中介代理有很多,期刊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我们学院尽管有一个“黑名单”,并且告诉我们最好不要在这些期刊上发表论文。可惜的是学院通知的有点晚,有几个同学都已经在“黑名单”杂志上发表完了,收到学院通知后,那么只能无奈地重新写重新发表了。但就算不在这些期刊上发,剩下的期刊也是鱼龙混杂,并不见得就有很高的水平。而想要在这样的刊物上发表文章,也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上网找个中介花点钱,就直接帮你包办了。如果你连论文都懒的写,中介也可以代笔,多交点钱就好了。由于想要发表论文的需求很是旺盛,因此也是催生了许许多多的中介,这一行还是非常赚钱的。因此,大部分的研究生,都会选择以发表小论文的形式来达到毕业要求。而那些有水平的,往往就去申请专利了(或者软著),或者发EI、SCI这样的期刊了。我们这届还真有在这样的顶级期刊发文章的,这样的同学,别说硕士了,我打听过,其实博士毕业的要求也不过如此啊。

这反而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想去看看这些顶级刊物的论文都会有哪些惊人的观点。但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就算是在计算机领域里面,不同的方向之间也是隔着很多大山的。让我看非安全类的论文,那我是不太能够看明白的,那就更加难以对论文的水平进行评判了。所以我只是选择安全类的,最好是与恶意程序相关的文章来看看。搜了一下,找到了我国最顶尖的计算机类期刊,我在学校正好可以利用相关资源来免费看这些文章。于是我找到了一篇时间比较近的,与恶意程序的分析处理相关的一篇论文。一共有三名作者,心想三个臭皮匠还能赛过一个诸葛亮呢,集合三个人的力量而完成的论文究竟会有多高的水平呢。结果看完之后,给我最为深刻的一个感觉是,这篇论文在格式上,在编排上是非常完美的,完全符合高水平论文的要求。但是在内容上,却是极其糟糕的,没有一丁点儿的价值,没有任何的借鉴意义。我甚至怀疑那几个作者究竟有没有分析过恶意程序,究竟会不会使用动态和静态分析工具,还是说他们的这篇文章仅仅是集合了参考文献中的精华语句?看雪上面的“优秀”(还不是精华)文章,都比这篇论文有价值有意义。看来即便是顶尖学报,也不过如此,为了混文凭混职称,也是无所不用其极了。

其实我还在读研一的时候,就知道了这个毕业要求。当时的想法是想申请软件著作权,开发一个文件分析软件,作为判别恶意程序的一个辅助工具。无奈当时自己懒,技术功底差,开发水平渣,到最后也就只能不了了之了。直到研三的时候,才感觉到火烧眉毛了,软著和专利对于我来说实在是太过于遥远(就算我能弄出来,提交后还需要好几个月的审查期,我也耗不起了)。当时正好在筹备Wireshark网络分析的课程,于是也就选了一个网络排错的方向,写了一篇小论文,上网找了一个中介,过了一个月就帮我发表出来了。正好我所发表论文的那家期刊不在我们学院“黑名单”里面,也算是勉强达到了毕业的一个要求,心里一块石头才算是落了地。

论文的中期审核

研三的第一学期期末,需要进行论文的中期审核,主要的目的就是看看大家开题这么久了到底完成了多少,毕竟还有半年的时间就要毕业答辩了,这样也能够起到督促的作用。其实在那个时候,我们班绝大部分的同学是一丁点儿也没准备毕业设计相关的东西的,完全停留在开题的阶段。其实我也一样,但不同的是,当时除了我的导师以外,其他的导师仅仅是嘴上说说要中期审查而已,让大家快点准备,到最后他们全都没有举办中期审查答辩,仅仅交了中期材料之后,也就直接签字当作审核通过了。只有我们导师比较认真,真的举办了中期审核,同时还邀请了外校老师外校专家作为评审。

当时我们老师的要求是,中期审核的时候,毕业论文需要完成70%以上,相对应的毕业设计作品也需要达到基本完成的状态,中期需要进行展示。当时我是在中期审核之前一个月回到学校的,那个时候我的论文还没写,毕业设计也弄了大概三分之一的样子,剩下的三分之二我就只能以工程截图的形式展示了。因此当时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尽快完成那70%的论文。

毕竟只是中期审查,因此在论文的内容上来说,学校并不会那么较真儿地进行查重的工作,只要写了就行。所以当时我找了我上上届的一个学长的论文,他的论文和我属于同一类,也是数字医学方向的,因此当时我就完全仿照他的论文编排来写我自己的论文。甚至有些比较不错的段落语句,我就变更一下语序,修改一下表述方式,然后就直接搬过来了。

当时之所以选择他的论文格式,除了我们写的内容同属一个大类以外,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是我们导师的得意门生。在我和我导师为数不多的见面里面,他提到最多的一共有两个人,一个就是他说回家生孩子的上上上届的学姐,另外一个就是这个上上届的学长了。对于这个学长,我们导师对他可谓是赞不绝口,说当时他的毕业设计,学院的领导也是非常欣赏的,可惜我导师当时没有时间,就没有给他好好改论文,否则他完全可以获得优秀硕士论文的。其实在我看来,他的论文写得中规中矩,并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而他所谓的非常棒的毕业设计,我实在是没看出来厉害在哪里了,尽管我不懂数媒,但是当时他使用了一种较新的手势控制硬件设备来增强交互感,也许这就是我们导师欣赏他的毕业设计的原因吧。但是对于他的项目而言,使用那种设备反而增加了他的系统的使用复杂度,使得本来就是很简单的事情,非得要用新设备,非得要用复杂的方式来实现,未免有些画蛇添足的意思了。不可否认的是,新设备固然有它不可替代的优点,但是运用到我的这个学长的项目里面,也就只能糊弄一下学院的领导了。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我是不是对我导师的所有得意门生都有意见呢?尽管我和导师存在矛盾,但并不代表我会恨屋及乌,你如果真的厉害,我自然是很服气的。比如我导师还有两个学生,也都是当着我的面夸赞过他俩,对于他俩,我确实是打心底地佩服他们的水平(之前提到过的自主创业的大牛学长就是其中之一),他俩的毕业设计,我是觉得很棒的。

临近中期,尽管我已经是提前把中期审核材料用邮件发给了老师,并且还给他发了短信说了这件事,但是他始终没有回复我。大概是中期的前一两天吧,他终于肯看我的中期论文了,没想到他批改得很认真,指出了我的论文中的很多的不足,这些不足主要是论文的结构编排方面的。这我心里可就纳闷了,我的结构完全仿照上上届的学长,当时你还夸他论文写得好,怎么到我这里反而揪出毛病来了呢?那我只能够认为这是在故意针对我了。由于马上就要中期审核,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老师讨论这件事了,因此我的论文只能按照他的意思大改了,熬到后半夜两三点,终于差不多弄完了。

中期审核也就是走个形式(毕竟只有我们导师举办中期),单证和双证的是一起参加的。当时我讲了一下我目前已经完成的内容和接下来打算要做的事情,并且还有视频展示。其他老师也没有提什么意见,甚至还表扬我的论文写得挺多的,配图和代码都很丰富。他们都没有什么意见,但是我的导师还是得提点意见的,他说我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我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面,很可能不够时间完成我的毕业设计,因为我的题目比较大。其实他在我开题的时候就和我说过这个,我心想这个题目是你给我的,你当时就没想过我到底能不能完成吗?不过算了,我当时觉得自己还是可以完成的,只是能不能达到老师的要求老师的标准,那就说不定了。

那天我也是完整的观看了单证数媒同学的演示,很多东西真的令我眼界大开。确实,数媒这个行业,总是需要新的创意新的点子,来为人们的生活增光添彩,特别是将数媒和游戏相结合,是非常有市场的。就比如现在很火的VR,那天就有一个同学的毕业设计做了这个,结合VR眼罩,他设计了一个虚拟的世界,可以在里面探索,也是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赞扬。我觉得这个就很好,完美地发挥了最新的硬件产品的特性,把它用在了该用的地方。而不像我上上届的那个学长那样,仅仅是为了用而用,完全不考虑究竟应不应该用。

就这样,我的中期审核也算是平稳地过去了。

导师的离职

其实在中期审核之前,我就听说导师很可能要离职了。只是中期的时候更加确认了这一点,因为他在中期审查会上说这是他最后一次参加这样的评审会了。而且在所有学生讲解完之后,他还把他带的那些单证的学生分给了在场的其他老师。那些老师都是别的学校的数媒教授,单证要求毕竟没那么严格,因此他们的毕业设计由别的学校的老师带,也是可以的。

我们老师当时还没到退休的年纪,本来他也是想干到退休的,而致使他毅然决然地离职的原因,我在前文选导师的时候也说过,就是我们学院数媒专业与其他专业之间的难以调和的矛盾(当然也可能有其它的我不知道的原因)。这个矛盾主要是老师或者说是系主任之间的。比如我的导师,他是数媒系主任,尽管他是艺术出身,对于计算机的了解远远不如那些纯粹计算机出身的教授,但毕竟也是接触了多年的数媒领域,对前沿科技以及行业的发展走向,还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的。而且这些年以来,自从他来到北工大当系主任,那么每一届学生里面都会有一些尖子,都会有非常出彩的作品。因此,我们导师也不止一次地说过,北工大软院的数媒专业,在国内绝对是顶尖的了。他能这么说,一方面是每届学生的作品他是看在眼里的,很了解他们的水平,另一方面他也是看了很多别的学校的学生作品,其中也包括非常知名的院校。那么这一对比,高下立判,并且我们学院数媒的学生还屡屡在全国的比赛中获奖,这就更加让我的导师有底气骄傲自豪了。

客观来讲,我的导师为软院为数媒专业具体做了什么工作来推动这个专业的发展,我是不知道的。数媒专业能有今天的成绩,与我导师有没有关系,我自然也是不好做判断。我唯一知道的一点是,导师对待他自己的课程,确实是非常用心的。在他的课堂上,他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不单单每次课后要完成作业,而且老师还会点评每一个同学的作业情况,尽管这很耗时,但对于大家来说,确实是提升水平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当然很多人可能会说,自己在数媒领域所掌握的技巧并不是老师教的,而是自学得来的,都是靠自己认真完成作业,苦练技术,才收获了最终的结课作品。确实,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起到的仅仅是一个引导和督促的作用,对每个人来说,这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但如果不是他的这些督促和引导,我相信那些到最后提交了非常棒的作品的同学,一开始就会输给懒惰的。

别的方向的教授认为我导师不是科班出身,于是就总抱有偏见。甚至总还错误地认为数媒的学生只会画画,不会编程,不符合软件学院学生的形象。但事实却恰恰相反,每个数媒专业的毕业生,不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其毕业设计都是需要包含大量的代码的,如果没有代码,是无法驱动我们的毕业设计的。在研究生层面,按照我导师的说法,别的老师在毕业答辩上,总是故意找我们数媒学生的茬,比如论文中的代码不是多了就是少了,算法不是太简单就是不符合要求,最多的还是在论文的编排上挑毛病。于是每年的研究生答辩,都会惹得我的导师很生气。因为别的导师说我们数媒的论文格式有问题,我导师让他们拿出规范的标准,他们说拿不出来,于是我导师就说既然拿不出来,那就按照我们数媒的标准来写作论文。另外,导师每年在研究生复试的双选会上也挑不到特别优秀的学生,他只能捡别的数媒教授剩下的(比如我这样的),他自己都没有选择权(尽管他是系主任)。就这样,怨气一年一年地积累,从研一开始,每次给我们开会都会说这些事。直到我研三的第一学期才最终有了结果,那就是我导师毅然决然地离职了。

单证的学生还好办,但是我们双证的学生可就不能随随便便的分给校外的老师了。当时老师所带的双证学生,有两个研三的(我是其中之一),两个研二的还有一个是研一的。我们和老师约了一个时间,来讨论一下在老师离职后,我们几个应该怎么办。那天是晚上,老师在给本科生上最后一节课,那节课算是成果验收,每个人拿出自己的作品上台讲解,形式类似于本科毕业答辩了,要求也和毕业答辩差不多。他们的作品总体来说都很不错,是自己开发的基于安卓或者苹果移动端的应用。尽管他们的构思免不了会与现有应用撞车,但是从界面设计以及功能实现上来看,本科生能有这样的水平已经很不错了,丝毫不逊色于研究生。这也与我们老师整个学期的督促密不可分。甚至他们那天的展示,作为毕业答辩也未尝不可。

我们只能等到他们全都讲完了,才能够和老师商量。我们当然是希望老师能够带完我们再离职,或者就算要立刻离职,我们也是不想换导师的,希望老师能够以校外老师的身份来接着带我们。但是这也仅仅是我们的想法而已,首先老师离职是一件必然的事情了,那么他走之后我们应该怎么办,目前学院并没有一个方案。这件事不可能由老师主动去与学院沟通,而是应该由学院来主动和我们导师沟通。并且他离职以后,如果还要带我们的话,那学院也必须要支付报酬,不可能离职了还要义务为学院服务,更何况是由于矛盾而离职的。

其实那天我们也并没有讨论出一个具体的结果,老师的意思是希望学院提出方案,然后主动和他去沟通(当然我们可以去催促学院赶快拿出方案),条件没问题的话,那么他也没问题。那么看来我们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学院的身上了,只要学院肯让步,看来我们还是会有着落的。散会后,我们也都是非常忐忑,只能够耐心等待了。

VII

我们可能无家可归

那天晚上和导师道别后,我们几个还聚在一起开了一个小会。当时大家觉得最坏的情况就是学院不肯让步,不能满足我们导师提出的条件。那么这样的话,我们几个只能够重新找导师了。而我们数媒专业里面,只有两个教授有资格带研究生,一个就是我们导师,另外一个教授虽说有资格带,但是我们一致认为她接收我们的可能性比较小。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她每届都会带不少学生,那么再接收我们的话,势必会增加她的工作量,那么从这一点来考虑,她应该不会接收我们。第二个原因,也是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江湖传闻,我们学院某几位教授曾经带的往届研究生里面,有人的论文在毕业一年后,被外校专家查出有问题,于是那个(些)学生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就被吊销了。正是由于这件事,我们学院的导师在挑选学生以及带毕业论文的时候就会加倍小心了。而我们的水平她并不了解,甚至也不见得认可我们的研究方向,如果不了解我们的方向还是要来带我们,那么她很难对我们的毕业设计做出准确的评价。甚至一不小心,我们的论文在事后被查出有问题,她还得担责任。如果说还没有开题(比如研一),或者开题还没多久(比如研二),那么她还是有可能考虑的,毕竟一切都还来得及,时间非常充裕,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想要修改的话,还是挺方便的。因此对于研二研一的同学来说,他们换导师的可能性比较高。可是对于研三的我们来说,就很难找到愿意带我们的老师了。当然了,这也仅仅是我们自己的感觉而已,感觉不会有导师想要我们。也正是由于这几个原因,我们所有人都希望老师能继续带我们,而不要换导师。

说到这里我还想起来,当初在开题的时候,由于选题和导师不能达成一致,加上导师对我的偏见日益严重,使得我有了转导师的想法。当时我们班确实有转导师成功的例子,不过也是因为那几个同学之前的导师由于个人原因而无法再继续带那几个学生,并且有导师愿意接收,所以换导师才会畅通无阻。而我的情况则和他们有些不一样,因此我也不清楚自己能不能如愿。那个时候我又想起来了那位信息安全的教授,于是就给他发了一封邮件,内容主要说的是自己和导师在选题上无法达成一致的意见,而我本人又对计算机安全比较感兴趣,因此想要换导师,并且附上了我的CSDN博客地址。也是希望信息安全的教授能够通过我的博客来了解我的水平,从而让他认可我的能力。无奈的是直到今天他也没有回复我,所以这个想法也就泡汤了。只能继续跟着我的导师,去研究数字医学方向了。

低谷,又是低谷

由于我们中期审核有个材料是需要导师签字并附上意见的,我的导师已经在中期当天收了那张表格。于是我们研三的两个人就和老师约了过几天见面,去取这几份材料,也好早点交到学院,证明我们已经是成功通过了中期审查。结果那天我还去晚了,我到的时候,我同学已经从老师那里拿回了签好字的审查表(包括我的那份)。同时也替老师给我捎了一句话,说老师同意带她们直到毕业,但是坚决不肯带我,让我另找出路。听到这个噩耗,我整个人都懵了,于是赶紧去老师办公室求情。可是我到了那里,老师都快收拾完办公室的东西要走了,看见我,就说他不想跟我讲太多,该说的东西,已经让我的同学捎给我了。看来老师是铁了心不想带我了。之后老师就直接离开了学校,正式离职了。

我顿时感觉自己跌入了无底深渊,彻底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恰遇顶头风。导师不肯继续带我,学院别的老师更不可能要我,我究竟还能毕业吗?或者我还能不能按时毕业呢?很多事情都是一个未知数了。那个时候,我真的感觉很无助,觉得自己铁定不能如期毕业了。甚至还想过退学,觉得不如做一些小买卖,自己录课卖钱自己干算了,实在是受不了这么多的窝囊气。无奈归无奈,同学也给我想了一个办法,正好离过年也不远了,到时候不如买点礼物给老师送去,也算是改善一下相互之间的紧张气氛。我觉得这个方法可行,反正也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了,死马当活马医吧,也许这就是我最后的救命稻草呢?

当时我就时常想,不过是读个硕士而已,我这一路走得怎么就这么难呢?最开始也是考了三次才来到这里(当然这主要原因在我,成绩实在是太差)。来了之后还没有导师肯要我,到最后只能选择数字媒体方向,而我对于这个专业,既不感兴趣,又不想学。接下来导师和我之间还产生了矛盾,一度不理我,差点丧失开题资格。而开题也不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数字医学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想找实习吧,也是屡战屡败,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失败经验。眼看着大家一个个地也都找到了工作,也不愁中期审查的事情,而我却偏偏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又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导师离职。现在导师还放狠话,说坚决不带我了。我就感觉在硕士的三年时光里面,可以说所有想得到的想不到的不好的事情全都发生在我的身上了。硕士读得可谓是相当的压抑,极其煎熬。自己前路未卜,一片迷茫。不过,不幸的事情其实还远远没有结束,毕业答辩的时候又遇到了一道坎。但是这两个时间点相比较的话,毕业答辩的时候,我已经不再惧怕失败,不再惧怕毕不了业,内心还是相当有底气的。而我之所以能够在后来挺直身板,就是由于卡巴斯基的撑腰,关于这个,我在后面的故事中会详细讲讲。

学院表态

没过几天,我们导师的这几个学生就收到通知说,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要找我们开会,商量一下在我们老师离职以后,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但是由于我已经提前买好了回家的车票,而学院的这个会是在我回家之后才开的,我也不打算改签了,毕竟只是传达精神,我只要知道一个结果就可以了。所以我还是心很大地回家了。当时的自己很是无助却也无可奈何,我的未来只能由学院定夺了。

其实那天开会,并没去几个人,因为通知得比较临时,而学校也没什么事,因此比如像我这样没什么事的,也就提前回家了。他们在开会,我在家想了很多,思考了种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比如就算学院肯让步,能够满足我们导师的条件,让导师带我们到毕业,可是按照他那天对我的态度,那么决绝地表态不愿意继续带我,估计接下来的这半年,我也不会有好日子过,甚至会有延期毕业的可能性。而如果老师不肯或者不能继续带我(比如学院不答应老师的条件),那我又何去何从呢?重新选一个导师吗?自从被查出往届学生有论文不合格的,估计老师们也不愿意接手我这样的烂摊子。不管怎样,当时还是怨恨自己,没能利用研究生的时光成为行业的技术大牛,眼看就要毕业了,但受限于种种客观条件,也许还毕不了业。而如果我很牛的话,成为抢手货,成为一个香饽饽,要么很多企业会抢着要我,要么我可以自己干,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想我当时就不会那么的纠结了,我完全可以一甩脸不念了,直接退学挣钱去,免得每一天都过得这么的不舒坦。

等到她们开完会以后,我同学就告诉我了学院讨论的结果:研一以及研二的那三个同学,另选导师(她们选谁我就不知道了),研三的两个则继续由我导师带。听到了这个结果,感觉也算是不错了,想想总比重新选导师好,都到这个节骨眼上了,赶紧把毕业论文完成算了。而这样一来,我想也就没必要再给老师送礼了吧。过年的时候给老师发一条祝福短信算了。不过我这人脸皮还是比较薄的,即便是发短信,其实我也是很不好意思的。所以2016年春节的时候,我也是一直在纠结,纠结于要不要发,应该发些什么内容。结果,大年三十过去了,初一过去了,初二也过去了……直到元宵节,也就是正月十五,我觉得实在是不能再拖下去了,再拖下去,这个年也就算是过完了,还是给老师发个短信祝福一下吧,也算是缓和一下双方之间的紧张气氛。没想到老师竟然回复我了,说也祝福我全家快乐,最后一句话是:来自美国的老师的祝福。原来老师出国了,顺便还告诉了我一声。老师态度这么好,反而让我有点不习惯了,那是不是就说明老师对我的态度改观了呢?这个还不知道,只有等老师回来,看看他肯不肯好好改我的论文,才能知道了。

说到这个送礼,其实学院一直都是不允许的,但是每逢教师节,各个导师的学生们也不可能没有表示,一般每个导师都会收到一些小小的心意。听说像是那些一口气带五六个学生的导师,一般也就收到个花篮或者果篮而已,礼物的钱也是这五六个学生平摊的,其实我还是感觉这未免有些小气,还是挺寒酸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们在研一的时候,我自己就给老师买了一个果篮,而我的另一个同学则是给老师定制了一个平面刻印艺术品。研二的教师节,我并没有回学校,所以就委托我的同学帮忙选礼品送给老师,我也忘记送的是什么了(似乎是茶)。我也时常在想,老师对我有意见,有没有可能是因为教师节我没有回去呢?接下来到了研三的教师节,我的同学选的还是艺术品,而我则是专门去学校旁边的超市买了一箱高级牛奶还有一大盒曲奇饼干。不过我把这两箱礼物给老师拎过去以后,他似乎并不买账,说买这些干什么,都没人爱吃。这我可就觉得他是在故意找我的茬了,因为研一教师节的时候,我上一届的两个师兄,送的就是一箱奶和一箱点心,老师欣然接受,但怎么到我这里就说是多余的了呢?不是故意针对我,那又是什么呢。算了,还是看开点吧,反正也是最后一次了。

与某培训机构的矛盾激发

再回到我与某培训机构的话题,讲讲最后遇到的一些事。在2015年的年尾(研三第一学期的期末,论文中期审核结束之后),那个时候我的很多课程都录完了,于是我就想开一个新的系列课程。当时我备课大概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录制课程所需的所有材料,这样录制的时候只要“照着念”就可以了。于是我就把所有的备课资料给他们发了过去,跟她们说,你看这个系列的课程我已经全都备完了,由于我之前有一些课程的课程款你们已经拖了差不多三个月,所以我想这次能不能提前给我课程款,然后我再把视频给你们发过去,或者也可以等到我给你们发视频的时候,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她们那边商量了一下,不同意我的提议,不过答应我这次会尽快结款。我心想毕竟是寄人篱下,我也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利,只能相信他们了。那个时候距离过年大概还有三个星期,我觉得这件事不能拖,必须要在过年之前全都解决,于是我在一周的时间里,每天加班加点,终于录完了那40节课,全都提交给他们了。这次倒也痛快,过了八九天后,她们把这次的课程款还有之前拖欠我的课程款全都给我打过来了。并且最后这个系列的课程,还是以300元一节课来结算的。那也是我最后一次和她们合作了。

时间来到了2016年的3月,那个时候尽管我已经来到了卡巴斯基,有了稳定的收入,但是觉得业余做个讲师也还不错。并且也录了两节我的《病毒木马查杀实战》的MBR病毒部分的课程,打算把MBR系列录完之后,再把课程提交给她们。这个时候她们公司的法务专员联系我,说希望能够与我签合同,主要是明确课程的版权归属(估计是怕盗播或者我把课程泄漏出去)。我觉得可以,于是她就给我发来了合同模版,要求我立刻填写好里面的内容,让我当天就给她们发过去。不巧那个时候我有一个报告要让导师签字,需要立刻赶回学校那边。于是我就对那个法务专员说我临时有事,过几个小时再把合同给你。她很不情愿地答应了,再三嘱咐我当天必需填写好再给她。于是我向公司领导请了几个小时的假,急急忙忙地找导师签字,又急急忙忙地赶回公司。这期间由于我手机没信号,没接到那个专员给我打的电话(估计还是想催我)。然后我赶紧填好那个合同,就给她发过去了。

奇葩的是,大概过了两个星期吧,那个法务专员才回复我,问我什么时候有空,在合同上签个字。我心想你上次一直催我,既然都那么着急了,怎么还拖了两个星期才写好合同呢?算了不计较了,签就签吧。我说你把合同的电子版给我发过来先让我看看。结果她竟然一口拒绝,说让我相信她的专业水平,她是XX政法大学(是个名校)法律专业毕业的,相信她没毛病。我心想你没有必要跟我秀这些吧,与其说那些没有用的,你直接把合同给我发过来看看不就行了,我看了才知道你专不专业啊。她一直拒绝给我看,说没那么多时间了,让我赶紧约个时间签字。这就让我感觉很不爽了,你不给我看,莫非合同里面还有猫腻?我说算了,这个合同我不签了,我也不打算和你们合作了,我认为对于你们公司来说,我属于“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那一类的。没想到她竟然跟我说,如果我不想合作了,就去找课程负责人沟通,她只负责签合同,让我赶紧签。我见和她交流有障碍,于是就直接把她给拉黑了。后来他们公司之前和我商量过课程事务的人也尝试在QQ上联系我,我也不想多废话,一个接一个地拉黑。他们还尝试给我打电话,甚至用别人的号码给我打电话,以为我能接,结果我都看出来了,没接并且拉黑,最后也终于消停了。

大家看到这里,可能会觉得我有些极端。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们做人还是得有点脾气的,面对不喜欢的人和事,没必要非得卑躬屈膝,惹不起,难道还躲不起吗?硬要和讨厌的人交流,弄得自己心情糟糕,又是何苦呢?

不再与那家培训机构联系之后,我删掉了我博文中所有关于他们公司的信息,将博客中的图片换成了原始的无水印版(CSDN的水印可以有)。我自己的博客,版权当然归我自己所有,不属于任何一家机构。而从这件事,也让我决定以后不再与任何一家机构合作课程事宜(直播除外),因为我觉得在讲课领域,我的水平绝对是中等偏上,我完全可以自己录制课程自己卖,寄人篱下的话,只会给自己添堵。也许未来我自己卖课程,会遇到销路不好等等问题,但是这并不重要,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自由与开心才是关键,我也希望自己的课程事业能够早日上线,以我的方式来给大家传播知识。

笔记本电脑

在我与那家培训机构合作,准备我的最后一个系列课程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个小故事,我这里也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在读双证研究生之前,买了一个笔记本电脑,结果那个电脑天生就有缺陷,一天天的不是这里出问题就是那里出问题,花钱修电脑也花了我差不多一千块钱,但是修了也没修太明白,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故障的。因此那个时候我除了最后一个系列的课程,其他的课程我人只要在家,那么我的备课录课用的都是家里面的台式机。那个台式机尽管是个老古董,但是性能(仅限备课录课)丝毫不比我那个五千多的笔记本差。而且使用台式机录课的时候,是一点杂音都没有的。不像我用笔记本,录完之后在后期处理时,还得用专门的软件来去掉杂音。这无疑就多了一道工序,并且这个杂音还不能完全去除。

那么当我回到学校的时候,我就只能将就着用我的笔记本了。可是我那个不争气的笔记本,就正巧在研三的第一学期,在我论文中期审查之前,彻底歇菜了。这个时候其实我并不担心中期审查材料还来不来得及准备,而是纠结最后一个系列的课程该怎么备课。没办法,我只能把我的“小红”,也就是ThinkPad推出的第一款红色笔记本——ThinkPad X100e——拿出来备课了。这款笔记本是我在2010年过完年之后买的。那个时候之所以买这款,是因为当时我非常喜欢ThinkPad系列,它出了一款颜色这么喜庆这么小巧的笔记本,那么我当然要买一台回来玩一玩。另外,由于当时过年我没回家,在苏宁值班,过年那几天我们iPhone卖得还特别好,那个月我就拿了大约3900块钱的工资(第一次挣这么多钱),于是我就毫不犹豫地买了这款三千多的笔记本。

不巧的是,这款笔记本刚买回来的那天晚上,在开机的状态,我不就小心把芬达洒在键盘上了,小红瞬间就黑屏了。吓得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好了,拔了电源赶紧晾一晾。还好天无绝人之路,晾干了之后,小红就能正常用了。由于从我在苏宁上班直到读研究生之前的这段时间,并不需要怎么用电脑,因此小红也没使用过多少次。前两年,为了能够让小红焕发青春,我还特意给它换了一块固态硬盘。尽管我没有很真切地感觉到性能的提升,但至少在心理上,觉得它快了很多。

那么这次由于我的大笔记本电脑坏了,我就只能把小红推上前线,用来备课和准备中期材料了。可是我仅仅用了两天,小红的风扇就坏了,每次一开机,风扇响得就如同拖拉机一样。打听到换一个原装风扇也得好几百,心想算了,还是不修了吧。但是我需要一台电脑,鉴于我自己的经济状况,就打算买一个二手的ThinkPad。上网选了一家北京同城的店铺,挑了一个比较便宜的款式——T420。没有钱,就用“花呗”赊了两千四,然后就直接去拿货了。心想等我这个新的系列的课程款下来之后,我就还得起了(所以我后来也是一直催他们尽快结款)。这也算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因此我最后一个系列的课程才能够顺利地完成。

准备毕业论文

研三的第二学期,我也是早早地就回到了学校,必须要认真修改一下论文了,免得又被找茬。之前说过,我的论文在中期审核的时候,由于并不会查重,因此有些内容我就基本上是照搬前人的了,当然也会稍微改一下语序之类的。毕竟只是完成了70%,因此我首要的任务是完成剩下的那30%,先凑够字数再说。那么当字数足够以后,我就开始了大量的修改工作,这个时候的主要任务是修改语序以及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原论文中的观点。当然由于我的论文里面也会有不少特有的东西,因此再把简单的事情说复杂点,多论述一些内容,最终倒也是完成了一个初稿。

毕竟是硕士毕业论文,即便导师不查重,那么自然也是会有别人来查你的重的,更何况就算是毕业了,那么一年或者两年后,你的论文还是有可能被复核的,如果出现问题,就会吊销学位,同时也会惩罚导师惩罚学院(尽管我的导师已经离职了)。因此在最后的答辩以前,自己还是应该查一查重复率的。这个钱只能够自掏腰包了,导师以及学院是不可能给你报销的。可是这个费用往往也不便宜,按照硕士论文的标准,查重一般都得几百块钱,对于一个月只能领取到700块钱补助的我们来说,这个的费用还是高了点。后来也不知道是谁发现的方法,可以利用小论文查重系统来查大论文的情况。这样的话就只需要将自己的毕业论文分成几个部分,当作是小论文来查重就可以了。小论文查重的费用比较低,最后总的费用也会比大论文少得多,所以很受我们的青睐。

当时据我所知,那些查重的同学,重复率在百分之十几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究竟要在百分之多少以内才符合硕士论文的要求,学院以及导师们也没有明确的说法,有的说百分之十,有的说百分之三。而我当时的查重结果,综合所有篇章来计算,大概是百分之六,这个数已经比我的大部分同学低了,所以当时我就觉得我的毕业论文至少在重复率上来看,已经没问题了。但是后来还是怕被找茬,于是就根据查重生成的报告,把那些大段相似的部分全都删掉了,以确保万无一失。那么在这次修改之后,我就没再进行查重了,觉得没有必要再花那个冤枉钱了,因为我估计重复率应该是在1%以内,完全符合要求。

硕士毕业论文不同于本科,前者的要求还是极高的。硬性规定说在毕业答辩以前,要么放到盲审平台上去接受相关专家的检验,要么寄送给校外专家进行审核。具体是哪种方式,一般是由自己的导师来决定的。由于我的导师离职了,因此我们的论文就属于没人管的状态。而别人的论文,特别是较为知名的老师所带的学生的论文(主要是嵌入式方向的),就需要上盲审平台了,当然了,具体哪个同学要上,是需要抽签决定的。当时大家心里面都很虚,没人愿意上平台,都知道自己的论文很水,这要是被火眼金睛的专家发现了问题而被刷下来,那可就糟糕了,很可能就不能按时毕业了。后来为了公平起见,决定通过抓阄的方式来选出上盲审平台的同学,这样一来,被抽中的同学也就只能够自认倒霉了。后来听说不知道是哪个多事的家伙去找院长告状了,院长执拗不过,好吧,既然有人提反对意见,那就全都上平台盲审吧(仅限于他们嵌入式方向的)。这下就公平了,而大家也玩起了侦探游戏,想揪出到底是谁,可是直到毕业也没能找出真凶,那个家伙就成了谜一样的存在。

尽管他们全都上了平台,每个人也都内心忐忑,但是从平台反馈回来的结果上来看,不论是论文得了高分的还是低分的,并没有什么区别。得了低分的,原以为是要延期毕业的,最终也都被各自的导师摆平了。或者根本就不需要摆平,上平台盲审看来也不过是走个形式罢了。

VIII

自给自足

临近毕业答辩,别的导师的学生基本上都完成了各自的论文,也都开始交由第三方进行审核。而我们导师由于情况特殊,还没有机会看我们的论文,所以我们也打算和老师约一个时间,来给我们的论文提点意见,修改一下。

在见面之前,我已经把我的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的录屏展示给老师发了过去。将近一个星期以后,老师才在某一天的凌晨用邮件回复我,于是我们全程就利用邮件展开了对话:

他:姜烨你这个视频是糊弄人的,不知道其他答辩老师是否看得出来。
(竟然还把我名字写错了,不过算了)
我:老师您好,您可不可以具体说一下这个视频中的问题?可能我录制的视频没有把项目展现清楚,这里我给您发了一份这个软件(Build.zip)。您解压缩后,运行BrainShow.exe的文件,在最开始弹出的设置窗口中请务必选择Windowed的形式观看,然后就可以查看项目了。另外我又给您发了一份我修改了的毕业论文,包含有完整的格式,与上一版本相比,有所增删,请查收。
他:你那个东西有什么用嘛
我:老师您好,这个系统其实一方面可以用作基础的人脑观测(包含对大脑各个部位的观测),一方面可以观看脑血栓生成的的动画演示,以了解原理。最后还有手术的步骤展示,主要可以令医学院的学生掌握手术的器具与每步的注意事项,并配合考核系统,是可以起到辅助学习的作用的。可能系统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并不能够像商业系统那样有丰富的功能,但是作为一个辅助教学的系统,对于脑支架手术的学习还是很有帮助的。
他:人脑观察应该集中在人脑部分,你那个腹股沟整那么半天干嘛呢,还盖着布。手术过程治疗过程步骤都应该在大脑中体现,在大脑中你什么都没有,你糊弄谁呢
我:老师可能您有误解。因为这个手术比较特殊,实际手术中,医生只能看到腹股沟和电脑屏幕,所有的操作都是针对于腹股沟的位置的,大脑内部的观测需要借助于电脑屏幕,这个在系统中的最后也有简单的模拟,需要通过屏幕观测把支架放到特定的部位,就是这个手术的流程。在流程展示中我也加入了真实手术场景的拍照,其实就是需要在腹股沟的位置盖上手术布,在上面开一个小口,通过人体大动脉,进行导管的引入,最后将支架送到大脑的
他:如果真实手术是这个样子还要我们干嘛,我们的可视化就是看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
我:老师您好,感谢您的指正,我的系统中确实还有很多不完善的东西需要改进,也确实和商业系统存在很大的差距,我的系统只能尽最大限度地达到现有的要求。所以接下来我要做的,还是要不断完善,比如把论文再查漏补缺,使其达到毕业的要求。也期待您的指点。

说完这些以后,老师就没有再回复我了,估计他觉得该说的也说了,我做的系统到底改不改,还能不能改好,那就是我的事,和他无关了。见面那天,在大概三个小时的时间里面,老师并没有给我改论文,甚至那天都没看我的论文,原因他也说了,因为我的毕业设计做得不行,而毕业设计是由论文驱动的,那么他就认为我的论文也是不行的,所以就没帮我看。并且还说在邮件的对话中,我还嘴硬,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我越是解释,就越是激起他的不满,后来我索性也就不说话了,于是老师全程都在给另一个同学看论文。不过到最后,也许是老师看我挺可怜的吧,临走时告诉我,让我看看另一个同学的论文,看看自己差在哪里。

我之前说过,我们数媒专业以往都是按照自己的标准来写毕业论文的,而像是软件工程以及嵌入式那边,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模式。我的那个同学为了求稳,采用的是软件工程他们的模式。而我由于一开始参考的是前辈的格式,因此我的整个论文架构还是属于数媒这边的,我也并不打算修改。只是听说答辩的评审老师比较看中算法,而我的毕业设计其实并不倚重算法,也没有必要加入算法。但我还是得妥协一下,有的没的,硬是把本来并不重要的一些关于图形图像处理的算法加到了论文里面,然后就不打算再修改了。

校外专家的审查

本以为由于我们导师的离职,我们的论文就不需要校外专家的审查了。可是大概临毕业答辩前的一个多星期吧,突然接到了教学秘书的通知,让我们去领校外专家评审表,赶紧给专家寄过去,让专家写好意见再寄回来,一周内完成。我吓一跳,生怕来不及,还好学院已经给我们指定了校外专家,一个来自企业,一个来自高校。我赶紧给他俩发信息索要地址,然后就把我的论文以及评审表用快递寄过去了。

两个校外专家还是比较负责的,按时把材料给我们寄回来了,并且也是附上了非常详细的评审意见。但是这里面有个问题,其中有一位专家给我们的评阅意见是:建议论文修改后再参加毕业答辩。我们最开始没注意到这个,还是教务处的老师发现的。其实按道理这也没什么,毕竟那个校外专家也给我们打了八十多分,这个分数就说明我们的论文他是认可的。可是由于那句“建议论文修改后再参加毕业答辩”的存在,那么按照规定,即便我们毕业答辩可以通过,那么还需要学院的学位评审委员会开会决定要不要授予我们学位。也许学院也是不想这么麻烦吧,于是就建议我们和校外专家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修改一下意见。尽管我这人比较害羞,但还是厚着脸皮给那位专家打电话说了这件事。他的意思是,首先他给我们打的分数就已经说明我们的论文没有大问题,可以参加答辩;其次,我们的论文中确实存在一些小问题需要修改,因此他的那句“建议论文修改后再参加毕业答辩”并没有问题;最后,他说我们不可以命令他来修改评审意见。

看来他的态度很是坚决,我感觉应该也是没戏了。不过专家说要看看我们的实际项目展示,于是我就赶紧把我的项目展示视频用邮件给他发了过去。另一位同学也在求情,也不知怎的,专家到最后竟然同意了我们修改意见的请求。看来这最后的一道坎似乎也过去了。

预答辩

在正式答辩以前,我们数媒这边还举行了一次预答辩(只有我们系这样),大概是七八个同学吧,由我之前提到过的另一位数媒教授作为主评审,陪同的还有两个数媒专业的讲师。那位数媒教授目前已经是学院的高层领导了。这三年来,给我的印象,她总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但没想到整个预答辩下来,她却让我感觉非常的平易近人(以前真的错怪她了)。

通过这个预答辩,我也是完整地看到了别人的毕设内容。那位教授所带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研究算法的(图像识别类为主),并且需要将这个算法应用到实际的软件中,以表现出自己的方法要比过去的方法好。但是他们也仅仅是利用PPT进行讲解而已,并没有把自己的设计以软件的形式展现出来,仅仅是在PPT中以截图的形式进行说明。那这就很让人怀疑了,怀疑他们到底做没做软件,因为他们无非就是想证明自己的方法优于过去的,但是拿不出作品,那完全就可以认为PPT中的截图是PS的了。可是这也仅仅是我自己的想法而已,他们包括他们的导师似乎并不介意这一点,照样讲得很起劲。不由得想起我的导师,以前总是对于软件工程那边只有毕业论文而没有成品的行为而感到不齿。看来实际的情况是,只有我们导师的学生,毕业设计里面才会包含有成品啊。

确实,想要毕业的话,毕业论文只要写得好,不抄袭,经受得起检验也就可以了,谁会在意你有没有作品呢?毕业后的复查,也仅仅是查论文而已,也不可能去费那个劲下载你的作品一点一点试功能看结果,看究竟是不是比原有的先进。更何况,他们的论文中所宣称的自己做出来的软件,存不存在还不知道呢。所以说,毕业要求不严,也就直接产生了无数混日子的研究生。想想也是,按道理来说,如果你所研究的算法并不比现存的方法好,那么要你有什么用呢?我特别不理解的是,那天预答辩,那位教授的一个大牛学生就是这样,大言不惭地宣称自己的方法仅仅比现在几所极为知名的企业(Google级别的)的类似产品稍稍差了那么一丁点。我觉得这个牛就吹得有点大了,因为他是在用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来对抗这个行业的顶尖企业的一个团队的力量。即便他真的是大牛,那我也是不相信他有这个实力的,我之所以敢这么说,是因为他全程都没有把作品拿出来。光靠嘴说,谁不会呢?

他们所讲的算法我是不懂的,也并不知道他们对于原有算法是不是真的改进了。那天也就只有我导师的两个学生,做的是实际的项目,有完整的作品,也算是和他们的毕业设计区分开来了。他们所研究的,偏重于理论,因此更像是工学硕士的要求,而我们的偏重实际成果,才应该算是标准的工程硕士。

那天那几个老师也没提多少意见,也都是比较认可我们这几个人的毕业设计(更准确来说是认可我们的PPT,当时只有我导师的两个学生做了完整视频展示),这也算是正式答辩的预热了,也还是很有必要的。只是当时轮到我的时候,还真问了我算法的问题。可是图形图像方面的算法我是一点都不懂的,于是也就只能打个马虎眼,说确实不太了解,他们也就没再问了。

预答辩结束之后,我觉得正式答辩的老师依旧会抓住我的算法问题不放,因此我在我的PPT里面又生搬硬套地加了一些无关痛痒的简单算法,觉得这样一来,那些老师应该就不会找我麻烦了。

纠结的毕业答辩

根据安排,我们数媒方向是最先答辩的。从6月1号开始,一共举行四天。其中最后一天是申优答辩,要求也会更加的严格。我大概看了一下我们这届每个人的答辩题目,其中有两个人的论文我比较感兴趣,因为属于安全方向。一个研究的是垃圾邮件过滤算法,另一个则研究安卓取证。由于我当时还要上班,没能去听,有点遗憾,不过以后等她们的论文发到了网上,我打算好好研究一下。从答辩的安排中可以看到,并不是所有人都参与了答辩的,大概有四个人由于毕业论文不符合导师要求,于是被导师勒令延期毕业了。有一个同学由于身体原因,主动要求延期。还有一个由于培养方式和我们不一样,因此他需要延期一年毕业。与那些不能按时毕业的相比,我也算是比较幸运了,至少还能参加毕业答辩,因此还是有一线希望按时毕业的。

很是感慨,距离我上次参加答辩也是过了七年的时间,真的是时光荏苒,物是人非。想当年的答辩,还没有PPT这么先进的东西,还得把自己的提纲写在一张大白纸上来给评委老师讲解(大家可参考我之前的故事)。从市场营销到软件工程,这两个领域之间也是隔了千山万水;从长春理工到北京工业大学,这之间也是充满了喜怒哀乐。不管怎样,现在也终于到了最后一步了。

为了公平起见,我们的毕业答辩是由别的学院的老师来评审的,没弄错的话,她们应该是交通学院的图形图像方面的教授,然后我们学院再出一个老师,一共大概有五个评审吧。我是倒数第二个上台的,我之前的数媒同学,着重讲的是算法,没想到那几个评审老师个个都对算法有深入的研究,总能够把那几个同学问得哑口无言,那么这个时候我就更加地怀疑那几个同学究竟是花了多少时间在自己的毕业设计上,对于自己所谓的作品里面包含的算法,为什么都是一知半解的呢?看得出,他们在讲台上的感觉很不好受,总是陷入尴尬。即便如此,他们也都是笑眯眯的,估计可能也是因为导师在现场撑腰吧。

轮到我了,我的讲解分为PPT部分以及视频展示部分,从表现形式上来说,就比他们的丰富了。要讲的内容很多,我怕超时,因此也是讲得很快,但我相信每个老师也都听清楚了我的内容,也都理解了我所做的东西。讲完以后,老师们先是顿了一下,然后其中一个对另一个老师说,我的这个毕业设计和前几位同学都不一样。接下来和我说:“作为工程硕士,拿一个实际项目的创作过程作为毕业设计,也是可以的,不过我感觉你的工作量还是少了一些,可能无法达到毕业的要求。”

这个下马威着实吓了我一跳,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卡住我,那可就糟糕了。后来我听别的方向答辩的同学说,对于那些以实际项目作为毕设的人来讲,老师们往往不知道该问些什么东西,因此也就只能找一些无关痛痒的方面来提问了。只有那些以算法为主的毕业设计,老师们才会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不把同学问懵誓不罢休,而从结果上来看,确实每个同学都被问得很纠结,看来大家也确实没好好准备。

评审老师质疑我的工作量,那么我当然要说说我都做了哪些东西,叭啦叭啦地大概又把我的创作流程讲了一遍。老师们似乎听得很不耐烦,也不想听,估计也是觉得这些东西和她们没什么关系,这类实际的项目她们也没有接触过,似乎更多的还是理论性质的研究。她们问我的毕业设计有什么创新的东西,我说对于这种工程项目来说,都是将现有的技术组合起来,完成特定的需求,因此并不需要进行特别的创新(毕竟不属于发明创造)。我的项目特色就在于,这个领域目前还没有成熟的作品,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而我的这个项目,特别是项目的流程,我都已经完整地写在了论文里面,那么后人有谁也想做类似的项目的话,就完全可以参考我的论文,取长补短,将我的一些适合于他们项目的东西借鉴过去,这就是我的论文的最大的用处。

(我曾经看过央视的一个访谈节目,采访的是航天科技领域的工程院院士,忘了他是神舟号飞船还是玉兔号的总工程师了,他就说,我们工程学,其实就是拿来主义。我非常赞同他的话,因此也搬到了我的毕业答辩上)

我感觉自己说得还不错,可是老师们却不认可,非得要在工作量上纠缠。当时我真的特别后悔,那就是既然大家都没有展示自己的实际作品,而是拼命在PPT里面放卫星,如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那我为什么非得这么实诚地展示自己的实际作品呢?而这个作品并不是硬性规定说一定要有的,既然如此我完全可以利用PS的手段,在PPT里面展现一个完美的作品出来。这样就可以把我的毕设吹得神乎其神了,俨然一个成熟的商业项目。可惜,自己实在太诚实,使得老师们一致认为我的毕业设计复杂度远远不够,这可就尴尬了,看来做人还是得多长几个心眼,擅长投机取巧才能吃得开。

这个问题至始至终被老师们揪着不放,车轱辘话说个没完,最后他们也没什么新问题可问了,我也就下去了。当时自我感觉还不错,不算是很糟糕,尽管心里面是挺不爽的,但是相比前几个同学的情况,从表现上来说,我并不是最差的,因此心情还是很轻松的。

当所有的同学都讲完以后,老师们要求清场,她们要开一个小会来投票决定结果。我们在外面等了三五分钟吧,老师让我们都进去听取结果。于是我们几个就在教室前面站成一排,直到这个时候,我还天真地认为毕业答辩尽管很严,但也不过是走个形式罢了。主评审老师首先宣读了通过的同学的名字,令我震惊的是并没有我。最后说,姜晔同学没有通过,论文待定。可想而知,我当时内心是多么的失落和崩溃,瞬间就低人一等了,感觉在另外几个同学面前我都抬不起头了。现实异常残酷,我当时也只能故作镇定,装作很大度的样子鼓鼓掌,祝贺其他同学顺利通过毕业答辩。而他们接下来可以去聚餐庆祝,并且可以享受在校最后一个月的轻松时光。而我,难道真的要延期毕业了吗?

其实这一路的不顺,甚至影响到了今天的我。最为显著的是,只要我做噩梦,那么十有八九就会梦到两件事,一件事就是数学考试,梦到临交卷了,还有很多很多的题不会做,毕竟当时考研每次都是挂在了数学上。而另一件事就是由于可能毕不了业而漫无目的地奔跑,梦到的可能是追着导师开车远去的影子,也可能会梦到由于毕业论文不过关而到处求爷爷告奶奶的失落。除了这两件事,也就没有别的什么事值得进入我的噩梦里来了。我觉得为了克服噩梦,我应该每天采用心理暗示的手段,告诉自己一切都已经过去,一切都会好的,我也相信,只要自己不懈努力,未来势必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IX

在校的最后一个月

毕业答辩的评审老师宣布我没能通过,让我瞬间不知道该怎么好了。已经到了中午,老师们也都是准备吃盒饭去了,我和其他已经通过了的同学随便收拾了一下教室,然后无助的我赶紧去找旁听的教学秘书,因为导师已经不管我了,我最后的救命稻草也就落在了他的身上。无奈,他着急去给评审老师安排盒饭事宜,无暇顾及我,只是说让我再修改一下论文,把今天的答辩情况写一个报告交给他,然后就走了。论文通过了的同学去聚餐happy了,只有我一个人孤零零地回寝室了。没什么胃口,只能买一盒小水果吃了。

尽管我早已想开,拿不拿硕士已经无所谓了,毕竟即便我不是硕士,也并不影响我的未来。我靠的是自己的真本事吃饭,并不依赖于那一纸证书。可是既然已经到了这最后一步,却功亏一篑,内心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不甘的。可是我目前却也无能为力。我也在想,假设我从研一开始就好好钻研数媒技术,把自己的建模水平设计水品编程水平训练成为大神或者准大神的级别,使得我的毕业设计完全可以和商业级别的相媲美,那我今天是不是就可以为能不能申优而烦恼了呢?可是如果那样的话,同样是到了研三第二学期,和我目前的情况相对比,单单从工作上来讲,就一定要比现在好吗?根据我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就拿BAT以及其它一些主流互联网公司来说,卡巴斯基在合同中给我开了一个条件,是没有一家企业可以达到的(关于这个以后会谈到)。所以我觉得,假设平行宇宙中的另一个我走的是数媒这条道路,即便毕业时能够通过优秀论文的审核,但是从生活品质以及工作情况来看,我宁可选择现在的纠结状态。小小的毕业证完全可以放弃,但是如果没有遇到卡巴斯基,我绝对就遗憾终生了。因为有所对比,就会知道自己目前是多么的幸福。

想归想,做归做,毕竟目前还是学生的身份,论文没能通过,还是要查一查接下来的流程是怎么样的。上网搜索,还真找到了《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阶段简明流程图》。根据这张图,由于我是在“参加论文答辩”这一环节挂掉的,依据流程,接下来这一步是要修改论文,交由导师审查,再交由校外专家审查等,相当于是重新走一遍流程。估计这一套流程走下来,也得半年的时间了。看来传闻要延期毕业的话,至少半年还是有根据的。不过当时我已经打算破罐子破摔了,不再修改论文,不再修改毕业设计。因为我并不想在论文的内容上作假,我的毕业作品中有的,我当然要写进论文,毕业作品中没有的东西,我当然不会为了糊弄毕业而写进论文。也就这样了,爱咋咋地。

三天的常规毕业答辩结束后,我们寝室四个人,有三个人没有通过,还有一个由于是要申优,因此不存在过不过的问题,对他来说,结果只有是不是优秀论文的问题。看来我是把我的两个室友传染了。

还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渐渐忘记了论文没通过这件事,更准确的来说,是越来越不介意这件事了。毕竟每天都要上班,每天的工作也已经让我焦头烂额了,因此也就无暇顾及学校的事情。按照安排,我们应该在毕业答辩之后去学院领学位服,到时候在照毕业照以及参加毕业典礼的时候可以穿。可是我一直没去领,觉得自己如果真的毕不了业,也就没必要照相和参加典礼了。免得当我死皮赖脸地照了相之后,别人对照片里的我指指点点,说,这个人其实没毕业哦。我可丢不起那个人了。

大概是六月的中旬吧,也终于到了照毕业照的日子了。尽管我也在纠结,心里确实不想去,但是我见我寝室的室友也都去了,于是我也就去了,被嘲笑的话那也认了。硕士学位服是每个人都有的,最后还需要归还给学院。就从这一点来说,北工大做得就要比很多高校好了。因为我当时本科毕业的时候,大家集体的合照穿的还是各自的便装。当时学院只有三四套学位服,而且还是工科的学位服(垂布饰边为黄色),根本就不标准。按道理,我们管理学应该属于理科,垂布饰边应该是灰色才对,或者应该属于文科,那样的话就应该是粉色了。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归到工科那一类的。我觉得管理学院既然连这个问题都没搞清楚,就别总吹嘘说自己的学科建设是多么地成功了,也别说自己在理工西校区是多么的有地位。同属于西校区,人家文学院的毕业生,还知道要穿粉色饰边的学位服呢。

本科时除了学位服没搞清楚以外,想要参加毕业典礼竟然也是有名额限制的。只有表现优异的毕业生(尽管我并没有看出他们强在哪里了),才有资格去东区参加全校级别的毕业典礼。尽管能不能去参加毕业礼并不重要,但是这却凸显了高校与高校之间的软硬件条件是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的。我觉得作为一个高校,还是应当从细节做起,一点一点地完善自己的基础设施,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大家的满意度。

因此,我觉得考大学还是要拼了命地去考重点大学的,真的会很不一样。我这里说的重点大学并不是单纯的一本(因为像长春理工这样的非211高校目前也是一本了),而是还得要去211或者985高校的。我的几个研究生同学本科就在北工大读,他们自然免不了吐槽北工大多么多么地不好,但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如果他们也知道我本科学校的真实情况,那么一定也会和我一样觉得,北工大就是天堂了,应该要感恩,应该要满足的。

言归正传,其实那天去拍照的同学并不全,很多人由于个人原因(不是因为论文没过)而没能去照相。尽管读研已经三年了,但是那些去拍照的同学里面,对我来说也是有不少生面孔的。我孤陋寡闻确实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是这也说明了,研究生阶段往往都在忙着自己的事了,相互之间不认识也并不是什么怪事。我感觉在大学里面,同学之间的关系也会随着学历的提高而疏远,比如在我看来,硕士阶段就比本科疏远,而博士的话,应该还不如硕士呢。那天拍照,首先是我们所有的硕士一起合了影,然后是我们工程硕士的合影。拍完以后,我也就匆匆忙忙地去上班了。

六月还剩下的半个月里面,我按照学院的要求,按时提交了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关于毕业答辩,没人说我过了,也没人说我没过。每天照常上班,闲暇时回忆回忆过去,写一写《从苏宁电器到卡巴斯基》,也是完成了我的本科阶段的故事。这样,整个六月也就过去了。

毕业

转眼来到了7月5号,我们全校的本科毕业生以及硕士博士都穿上学位服,参加学校的毕业典礼。

北工大其实也是很重视这样的毕业典礼的,偌大的奥运羽毛球场馆,坐满了导师以及毕业生,场面也是很宏大。各个领导以及毕业生代表讲完话,就是优秀毕业生的授予仪式,最后就是自由照相时间。那么当时我所找的就是那位信息安全的教授,是一张难得的合影。他的学生一届又一届的,也许没几个人从事信息安全方面的工作,但是我,一个学数媒的,再往前甚至还是出身于营销专业的人,却成为了卡巴斯基实验室的一名病毒分析师,这可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很感慨,选导师就如同我应聘金山一样,想去金山的,金山不要,而那些去了金山的,很多人却想离开金山。当时我想选这个信息安全的老师作为自己的导师,他不同意,选了这个老师的学生里面,有人却不珍惜,也不想从事信息安全方面的工作。甚至他带的这一届学生里面,竟然有几个人还毕不了业,要延期。对此,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了。

毕业典礼延续到了中午,依据学院的安排,下午要去办理离校手续。其实,直到这个时候,我还是不知道自己究竟能不能毕业的。不过我之前问过学生处的老师,说了一下自己的情况,问问我到底能不能毕业。她说可以,但是我并不清楚这个 “可以”到底指的是立刻就可以毕业还是说需要延期,怕她觉得我烦,也没继续追问下去了。

下午准时去学院一楼大厅办手续,交了学位服,交了学生证,领取了纪念手册以及报到证,然后就去教务处领毕业证了。可是教务处的老师说没办完离校手续就不可以领证。这个时候我才知道,我还需要登录离校系统去一一完成所有的步骤以后,才可以去教务领证。也就是说,要归还所有借书,交清欠款,办理退宿手续,最后再由各自的导师登录离校系统确认。看着堆在教务处的那一堆毕业证以及学位证,发现它们离我是那么近,而似乎又那么远。不知道我的究竟在不在里面呢?离校步骤里面我只剩下最后两件事还没做,于是也就只能先回宿舍办了退宿,然后给导师发了一条短信,说请老师登陆一下离校系统帮我确认。之后也就只能听天由命等老师的回复了。看着我的同学一个接着一个地领到了毕业证和学位证,心里真的是非常羡慕。想想那也是我与导师的最后一次联系,尽管只是我单方面的。而对于老师的教导,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要求我们使用黑体字,比如我这个系列的博文,在CSDN上就采用了微软雅黑,似乎也确实比别的字体好看一些。

晚上是班级的聚餐,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聚餐。刚入学的时候举行了一次,我不喜欢这种场面,也就没去。后来由于我很多时候都是待在家,因此也参加不了这些聚餐活动。大家聊得很开心,我竟然喜欢上了这种氛围,可惜这也都是最后一次了。中途,一个同学和我说,我可以去领毕业证和学位证,我的导师已经授权教务处的老师,允许我毕业了。很奇怪这件事为什么不是我的导师告诉我,也不是教务处的老师通知我,而是由另一个导师的学生这么拐弯抹角地和我说。这确实是一个好消息,但是没有拿到毕业证以前,还不能高兴得太早。因此这也是最后的,忐忑的一晚。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去学院的教务处了,没想到那个同学的话竟然是真的,教务老师直接帮我确认了离校的最后一步,我签了字,也就拿到了毕业证和学位证。那一瞬间,我真的感慨万分,这一个多月以来的纠结,这三年来的种种不顺,刹那间就都化为乌有了。不管这整个过程怎样,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的结果确实是好的,看来我之前的担忧纯属多余了。赶紧给证书拍了照片,给同样纠结于我能否毕业的家人发过去,然后就匆匆忙忙地去赶地铁,上班了。

离校

既然已经毕业了,学校似乎已经不再欢迎我们继续住在宿舍了,要求我们四天之内必须搬走,否则就要见什么扔什么了。其实对于那些决定留在北京工作的同学来说,在这之前都已经找好了房子,包括我也是。最初,其实我还是希望能够住一个环境好一些,独立性也比较好的房子的。因为考虑到我以后可能还会继续录课,我既不希望打扰别人,也不希望自己被打扰。

我最开始找的就是那种专门的酒店式公寓,这种公寓的租金要比普通的民居贵几百块钱,水电网费也是另算的,并且每月还有大概一百多的物业费。因此整体算下来,每月的房租还真是不少。尽管这样的房子我确实很喜欢,但考虑到房租和自己的收入,想想还是算了,更何况每天在上下班的路上来回还得两个多小时,不划算。于是后来我找的是公司地铁沿线的房子,不用倒地铁,大概二十分钟,也还是不错。那么在我之前的故事中,我也谈过自己以前住的房子,比如睡阳台或者考研备考时住的地方等等,那些地方都让我很不满意,而现在虽说也不完美,但至少比那个时候是强多了。因此我也是能够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确实是在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的,整体的生活确实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不太重要的东西我早就已经从寝室挪到了新的住处,而寝室的床垫枕头之类,我也不打算要了,一方面搬起来费劲,另一方面由于这些东西都是我当初在北邮的时候买的,品质实在是差,所以不如买新的了。本来是想赖到最后一天的,再睡一宿,第二天一大早再彻底搬走。但是怕宿管突然袭击,突然扔东西,因此想想还是算了。提前一天的一大早就带走了我的所有东西。我基本上是全班最后一个走的了,离开了中蓝公寓,同时也离开了北京工业大学。真的,很是悲伤,不免多回头看了几眼这个我三年生活学习过的地方。

后记

至此,我与北京工业大学的故事也就彻底结束了。我比大部分的研究生多读了一年的时间,自己目前也算是大龄青年了。我通过这几万字的对于研究生阶段的描述(比我的硕士论文还长得多),大家也可以感受到我内心的五味杂陈。这几年,我一路走来,遇到了绝大多数研究生都不会遇到的事情,甚至有种小说的既视感,一波接着一波的打击与煎熬接踵而至,让我喘不过气来。还好,这些都已经是过去时,一去不复返了。

难忘的三年硕士时光,不但使得我的学识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更加使得我的内心被历练得无比强大。这其中所遇到的种种不顺,在今天的我看来,反而成为了我人生之中的宝贵财富,是我不论看多少书,都学不来的,是只有亲身经历了,才会有深刻体会的。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许就是这个意思吧。那么我现在反而非常感激老天对我的考验,因为人是必须要经过磨练才会成长起来的,人的胸怀也是被委屈撑大的。也许我所经历的种种,在很多人看来不值一提,但对于我来说,这就是我的全部,这就足以指导我未来的道路,让我不再惧怕任何挫折,只会让我越战越勇。

本来还想着(也是借鉴于他人的经验),像我这种本科非211的人,为了能够进入985高校深造,完全可以采用“曲线救国”的方式。也就是在硕士阶段,上211高校,博士阶段,努力考一个985(或者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那么这也算是在学业上功德圆满,也是名校的校友了。这对我的诱惑很大,我时常在想自己要不要努力完成清华的梦想。因为想要读硕士的话,那是“严进宽出”的,也就是硕士考试很难,但是毕业很容易(可参考我的经验),而博士则是“宽进严出”的,现在读博士的相对较少,因此竞争并不那么激烈,但是想要毕业那可就难于上青天了。我确实想要试一试,但是考虑到自己这么不顺的求学经历,与教授之间的种种矛盾,真不知道自己如果真的读了博,还会有什么奇葩的事情发生。等于是在给我的故事创造素材,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件好事,但相比之下我更加舍不得卡巴斯基,因此,我这辈子的求学之路,也就定格在北京工业大学的工程硕士了。另外还有一种看法,是我的中学同学跟我说的,他也是一个计算机硕士,他说他之所以不继续读博,原因就在于硕士的英文是Master,除了“硕士”这个翻译以外,还可以理解为“大师”。而博士的英文是Doctor,一般也就理解为“医生”了。“医生”与“大师”在词面上似乎是差了好几个档次,于是他也就不想当Doctor了。

难忘的三年硕士时光就讲到这里了,那么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所要讲的,就是我与卡巴斯基的神奇邂逅的故事了。